得了个全省模范奖。

但是,不是你好了就会忘了过去的伤疤的,虽然这事儿梅树村没什么错误,但就是卷到人家了,明面上南州供销系统跟梅树村没什么交流,私底下供销系统的人哪个不骂梅树村――闲的?!

伍月华自然也知道这些暗涌,劝道:“不能没有张屠户,不吃带毛猪吧。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你的产品得先下去,才能谈卖不卖得好!”

一个梅树村已经让南州在全国商业系统打出了名头,更何况这凝脂皂短短时间,也成了全国著名产品,如今整个南州商务局对周渔的日化厂是看的异常重,肯定是要帮忙的。

伍月华就怕周渔不知道,所以专门说给她听。

周渔怎么可能听不出来,不过还是说:“我不给你打电话不是怕这个,我是在想供销社这个渠道太走捷径了。”

伍月华第一次听见有人把进供销社当捷径,她简直匪夷所思:“为什么?”

周渔就说:“我当时办梅树村的时候就想过,我的构思是一级是各大城市和省会设立商场,二级是各地市的门市部,三级是深入县乡村的销售点。”

“如果我用了供销社系统,代替了我的销售点,那我并不能完全掌握这些销售渠道,并不符合我的预想。”

伍月华都服了:“可你现在建得起来吗?”

周渔摇头:“建不起来,差远了!”

“那不就是了!先卖出去再说。”

周渔看着眼前自己画的规划图,供销社是挺心动的,省不少事儿呢,可是,现在省了以后就省不了了,她还是拒绝了:“我还是想自己来,想个简单又有用的法子。”

“什么法子?”

“我想在每个县每个镇每个乡每个村都有我的销售员!”

第91章

“我想在每个县每个镇每个乡每个村都有我的销售员!”

周渔这个想法在伍月华看来是不可能的, “除了国家机关,谁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别说全国了,就是南州市, 辖区内1087个村落, 你就搞不定,你还能每个村子开个门市部?供销社都做不到的。”

供销社是在较大的村子里设有销售点, 并不是每个村子里都有。

周渔其实也知道,她这个说法有点过大,毕竟一个村子的购买力是养不活一个肥皂销售人员的,不过这代表了她的思路。

周渔当时设想三层销售渠道的时候, 设想的销售渠道必须如触手一样, 可以触摸到夏国的角落, 而不是只停留在城市这一层。

但这也随之带来了难点――怎么铺开?什么时候铺开?用什么铺开?

显然,第三层不可能跟门市部一样, 去每个村子开店――它需要更简单一些,成本更低一些,还需要周渔在做这个时候, 有着足够的号召力。

周渔这几天没有拿出对策, 倒不是她想不到――法子是早就想好的,而是她在权衡, 自己如今是否有能力这么做,还是先注重销量, 借用供销社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