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止这个呢,这衬衫一看就有意义,大哥还没走,售货员就被围住了:“我们也想要这么一件,我们买新衬衫,能给同样刺绣吗?”

当天这衬衫就卖出去二十件,而且排队的更多――没存货了。

周渔知道了,还问了问售货员:“你们是事先准备好的吗?”

售货员笑的眼睛都成月牙了:“是,店长说我们要接受考验,我们想了想,三包政策我们服装专柜也没什么,不就是衣服破了扣子掉了。那就得有人能缝补,正好我嫂子在家没事,她手艺可好呢,我就请她来,算是帮忙,我跟她说好了,她干多少我给她发工钱!”

周渔直接拍了板:“这么好的手艺,愿不愿意留在我们一号店?”

谁不知道一号店生意好工资高奖金多,对方立时就点了头:“愿意愿意。”

自此,一号店又小范围出了名――这里能衬衫上绣红旗!

当然,他们忙周渔也忙。

南河省商务厅开了一个1981年全省工商系统表彰大会,除了大会外,还有自由讨论部分。

刘厅长打了电话给周渔,让她参与其中的一个会,用他的话说:“这是大家强烈要求的,你的广告做的太好了,大家想让你教教,怎么打广告!”

当然,他还说了个关键词,“10月的秋交会快到了,南河有不少产品很好,但是同类品太多了,难以卖出。大家都觉得你有法子,想听你支支招。周渔,这是任务,必须完成!”

秋交会三个字,让周渔一下子精神起来,日化厂也是要挣外汇的,她手头的资金已经攒的差不多了,托了莫大海和李晓明帮忙寻找合适的厂子。

她上辈子做日化搞得是内贸,根本没参加过秋交会,但这会儿,外贸也是一条好路,原先摸不着,这次似乎可以探一探路了。

周渔爽快地应了:“好!”

第60章

周渔爽快地应了:“好!”

但周渔转而又说:“刘厅长, 但我觉得,我去上课不太合适。一方面是报纸电视上做广告和在广交会上吸引顾客,这不是一回事。另一方面, 每个厂子的产品不一样, 我这点浅薄的经验,很难帮上所有人的忙。”

要是周渔先说这句话, 刘厅长肯定以为她要推脱,但她先应了,这就是有其他想法,刘厅长跟周渔打过几次交道了, 很了解他的性格, 笑着问:“你又有什么新想法?”

周渔就说:“我是真想给咱们南河出力。说真的, 我这门市部,没有咱们南河的厂子支持, 也开不起来。我想这样,不如也不上什么课了,大家把出口的产品拿来, 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这真是没有过的形式。

要是别人这么说, 刘厅长肯定有疑虑,行不行啊。但是周渔, 他是真信这小丫头有这个本事的。

无论是卖蘑菇,还是开门市部, 还是开一号店, 她的动静是一次比一次闹得大, 一路从南州到南河再到国家台,谁有这样的本事?

他想了想就点了头:“也好,这样有的放矢, 不做官面文章。”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他们这会儿要开几天,大抵是各厂的样品还要运过来,所以就定在了工商大会的最后一天,两天后。

此外,周渔还跟刘厅长要了点资料――看看要参会的几个厂子往年参加广交会的交易情况。

等着两天后,周渔就去了商务厅――参与工商大会的厂家足有上百家,但这种小会则都是志趣相同的人因为一个论题,凑在一起开会,所以厂家并没有那么多。

周渔两天前要资料的时候是20家,等着今天过来,就只有十六家了。而且很统一,都是工艺品、小百货之类的小厂子,大点的厂子就一个是南州肥皂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