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是南河省本地的厂家,直接就撕破脸了。

到哪里他们也没理。

薛兰山可不想捅娄子,干脆将吕楠劝住了:“她是个体户,不是国营厂。上次试了没用!”

吕楠一想也是,哼了一声,意思是不去了,薛兰山就知道这事儿就过去了。薛兰山也没当回事,他等着周渔顶不住舆论压力,关店呢。

这可不是他危言耸听,而是这两年跑得快的,进监狱也好几个了。

周渔不是唯一能干的。

周渔哪里知道薛兰山打的什么主意,如果她知道肯定会哈哈大笑,改革的途中的确会有反复,但现在已经是1982年,老旧思想已经遏制不住时代前进的浪潮了。

简单一句话,就是薛兰山想屁吃。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下了车,这会儿京市还没有出租车,出了站台,周渔就去旁边的报刊亭买了份地图,查了查后说:“走吧,坐公交过去。”

周渔目的地不是国家电视台,而是国家日报。

到的时候也就早上十点半,周渔也没去找人,而是就近住下了。第二天,她确定徐飞今天没采访,才带着人到了去日报的保卫处问询:“你好,我想找记者徐飞。”

保卫处的人态度倒是不错,语气和蔼:“你是什么人?为什么找他?有工作证和介绍信吗?”

周渔就说:“南河省梅树村门市部一号店的,徐记者在这个月对我们一号店进行了报道,上面写的挺好的,都是表扬我们的话。我们最近可算是出名了,经常有人拿着报纸专门跑到我们店里购物。”

“您看,徐记者来采访也没跟我们说,却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我们也挺感谢他的,这不,我正好到京市来办事,顺便来看看他谢谢他。”

“您能给通报一下吗?这是我的介绍信。”

周渔的介绍信自然是梅树村一号店开的,上面就盖着大大的公章。不过虽然他们是个体户,但保卫处还真知道――最近闹腾最大的不就是这事儿吗?

就三篇稿子,或者明确的说,就一篇《奖品是21寸大彩电》,如今吵得快翻天了。原先他们每天的读者来信也就几十封,因为这篇报道,他们最多的一天收到了371封信,平均每天200封,可见大家的参与度之高。

甚至还有本地人跑到日报这里来,说是要见见徐飞记者,就是为了当面向他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里面自然有支持的也有不支持的。

总的一句话,可以算作是今年最火热的专题了。

就是没想到,当事人居然跑来了。

保卫处的刘处长看着周渔就高兴――主要是京市百货大楼的那个跟人打架的售货员,因为这篇报道,被处罚了,她不服气,专门来守着徐飞记者,将徐记者骂了个狗血喷头,他觉得,这几天徐记者都蔫了!

这下可好了,还是地方的同志讲礼貌,还专门来探望!

刘处长这会儿都兴奋坏了,他恨不得立刻跑到楼上,告诉徐飞,你可别气馁了,有人来感谢你啦!

他让周渔他们等在了门房,冲着他们说:“稍等一下,我去给你们叫人去。”

说完,就快步进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