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点就是让大家打好精神,包括保安队。一方面是跟顾客,论事不论人,但要注意处理方法,不要起冲突,不行就报警。一方面是注意店里会发生的事,偷钱的偷东西的甚至丢孩子的,一定要好好处理。”
这个,王建觉得有点过于谨慎:“不至于吧。”
周渔叹口气,“怎么不至于,你知道全国的百货大楼有多少从业人员,他们有多少亲朋好友。就跟你说的一样,国家日报一报道,我可以肯定,我们的名声将传遍大江南北,那么同样,这些点了名的被批评的,也会因此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
“甚至没有点名的,也会因为我们的出现倍感压力。”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整个夏国有多少人,谁能保证就没人走个偏门呢。防范比不防范好。”
王建这会儿是真服了周渔了,可这想的太周到了,这次,他没有立刻想挂断电话去安排事儿,而是接着问:“还有吗?”
“有,要维护好供货商。我们很多供货商都是国营工厂,他们不仅仅供货给我们,还给这些百货大楼。万一舆论压力大,百货大楼那边再给压力,很有可能他们会放弃我们。”
“所以,一方面你要让他们知道,货品在我们家,会有怎样的好处。另一方面,你还得赶紧物色备选供货商,这一次,重点放在民营企业上。”
“不过这个不算难办,这篇文章一发,会有慧眼识珠的商人们找上门来的。因为我们是国家日报认证的典范,只要我们顶住压力,就一定会更好。他们又不是国营厂,进不去百货大楼,我们是他们最好的出路。”
“你和张小翠要擦亮眼睛。总的来说,这是个来的比较早的机遇,但凡晚半年,我们为供货商卖半年货,他们就知道我们的可贵,就没有这么被动了。”
“所以,这一仗可不好打。过去了,我们就立住了。加油!”
王建本来被周渔考虑的全面,说得有些心慌慌了,可听到了她最后一段话,立时希望又燃了起来。
可不是吗?
一号店可不是什么好欺负的,他们是因为足够好才被报道的,怕什么?!
王建的声音都高了:“放心吧,我立刻安排下去。经理,您什么时候过来?”
周渔就说:“我要晚一些,我先去南州给他们开个会,恐怕也有不少人会来这边的门市部,我先给他们交代交代。”
王建立刻说:“这边交给我和张小翠,我们一定守好。”
等着挂了电话,外面村民还在商量着,周渔就小声跟老村长说要去市里,老村长讶异地看着她:“出事了?”
这会儿也不方便说,周渔就说:“比较麻烦的好事,晚一些我给您打电话。这边正常进行就行。”
就这样,她先去了南州,对着新提拔上来的梅树村门市部南州分公司的经理秦月书一样交代了一番,这才和周三春坐着火车往省城赶。
而与此同时,更多的人看到了日报,反应各不相同。
普通人看到都一个反应:“还有这么好的门市部呢?要是咱们这里开的可太好了,也不用买个东西还受白眼。”
“可不是吗?你看这上面写着为什么京市百货大楼发生了打架事件,人家想买衣服,结果让人家等了半个小时也不来人,来了催她,还把衣服扔人家脸上去了,哪里有这样的。挨打活该!”
还有热心的读者直接写信批评现在的国营商店:“原先大家是不知道什么好,但现在知道了,请问国营商店,你们是不是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个体户能做到,公家单位就做不到?你们不惭愧吗?”
当然,也有人开始批评一号店,“虽然说是发展市场经济,但是我认为一号店并不符合国家政策,国家规定,个人雇工不得超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