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真问道:“先生,为何对我这么好?”

老夫子摸了摸胡子,笑道:“我知你非池中之物,早晚有一日能有出息。”

“待到那时,可别忘了我这老头子啊。”

寻真便跟老夫子画饼,说以后有出息了肯定不会忘。出去时,还纳闷,自己到底哪儿的表现,让夫子有了这种错觉?

青麓书院二月开学,过完年,寻真和甄凌便收拾好家当,准备搬家。寻真有些不舍,那些运动器材都带不走,到了苏州又得重新打造。寻真最后望了屋子一眼,对甄凌说:“我们走吧,以后有机会再回来看看。”

这次,两人拿着官府核发的过所,坐着马车出了城门。

马车慢行,五日后,二人进入苏州府。

仲春二月,河畔草长莺飞,垂柳依依。坊巷纵横,粉墙黛瓦错落有致。马车驶入主城区,只见招牌幡旗随风招展,茶香、酒香、糕点甜香交织,在市井街巷弥漫。

果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

寻真和甄凌随便进了一家酒楼,小二瞧着两人的行囊,问道:“二位可是外乡人,头一回来咱们苏州?”

寻真趁机打听周边有无房屋出租或售卖的消息。

小二上下打量了一番寻真,问道:“公子莫非是来此求学的?”

寻真惊讶,这都被看出来了。她也没隐瞒,坦言自己是去青麓书院求学,打算在此长住。

小二惊讶:“可青麓书院的入学考上月便结束了啊?”

啊?还有入学考?

寻真心想,若真的有入学考,老夫子总不至于故意坑她不说吧,而且她走时,老夫子就说了,拿着推荐信直接给院长就行。

寻真就说:“我是其他书院推荐来的。”

小二:“原来如此,那公子的才学定是极为出众了。”

一番交谈后,寻真得知,大周朝除了官方的国子监、崇文馆等学府,青麓书院在民间学府中能排进前三,常有外地人不远千里前来求学。

两人吃过饭,寻了牙子,看了多处,最后选定十全街上一处一进二层的宅子,交了两年租金,便住下了。

寻真对这房子很满意,前街后河。

出了门,穿过小巷便是市集,逛街方便。二楼房间打开后窗便能看见潺潺河水,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两人花了两天购置必需品与家具,布置好房子,又买了些杂物,一切安排好后,寻真便去青麓书院报道了。

寻真坐着马车到了青麓书院。

给门子出示推荐信后,便被放行进入。

一进院门,寻真便瞧见醒目的公示栏。她挎着包袱,走近一看,上面是类似现代学校的全校排名。

标题为――天启十七年青麓书院入学贤榜。

接着是从上往下依次排列的名字。

看这数量,似乎把这一届入学的学子都列了上去。

走进院长办公室时,寻真看着手中的推荐信,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她该不会是走后门进来的吧?

该不会只有她一人没考试就进了书院?

寻真的预感成真了。

院长与老夫子年纪相仿,慈眉善目。他拉着寻真聊了许多老夫子的事,原来青麓书院的院长与老夫子是同年参加科举的。

“你就是知行的得意门生?知行多次在信中对我夸赞你,说你前途无量,定能蟾宫折桂。极力推荐我一定要收下你。”

什么?

老头子居然这么搞,这不把她强行架起来了吗?

还有,她在那书院半年都没读到,就得意门生了?

寻真讪讪笑笑:“先生过誉了,小生哪有这般才华,都是谬赞,谬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