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门,由丫头婆子跟着去了小院。
柳宋氏见两个孩子走了,便转身对宋夫人说道:“明哥儿可是定亲了?”
宋夫人深深的吐出一口气道:“有了合适的人家了,只等着合了八字,就订下了,我呀,也了却了一桩心事。”
柳宋氏一听便问道:“不知道嫂子给明哥儿说的是那户人家?”
宋夫人听柳宋氏这样问便笑道:“这孩子自小是在南方长起来的,她母亲原是和我相交不错的安国侯的女儿在家名唤菲娘的。”
柳宋氏听宋夫人这样一说,便知道是谁家了,安国侯只有一个嫡女,后来嫁给了当时考中状元的淮州布政使王袁伟的儿子王忠,后来王忠被任命为抚州刺史,便一直带着家眷住在抚州。
柳宋氏思量片刻道:“也算是门当户对,只是不知道这个姑娘?”
宋夫人道:“这姑娘名叫王秀媛,是王大人唯一的嫡女,唉,若不是安国侯老夫人因为思念女儿,也不会让孙女独自远离家人嫁到京师来,不过,这风水轮流转,你瞧,当初菲娘跟着她家老爷去了抚州,这一去可就回不来了,没想到这女儿却和她相反,可不是风水轮流转吗。”
柳宋氏笑道:“是啊,安国老侯爷和老夫人年岁也大了,时常思念女儿也是有的,往日有了孙女在身边也是好的。”
宋夫人笑道:“可不是,当初菲娘嫁了人之后,我们之间就没有联系,若看此事,想来她也是极其思念父母,托人打听到咱们家,若不是这样,我呀,就想在京师随意的找一个只要家世清白,人品贤德的人也就罢了。”
柳宋氏听宋氏话里话外的说着这个姑娘,便知道宋夫人是极其满意的,便不再提起柳余氏对她说的事来,本来,像她们这样的人家,若是娶了像黄夫人这样家世的人家的女儿,还不让人在背后当着茶余饭后的笑谈,虽然,这个姑娘若不看家世的话,那也是极其好的。
柳絮瑶和柳絮娴走在园子里,柳絮娴笑道:“这里的杏花倒比咱们府里多多了。”
柳絮瑶笑道:“可不是,这可是予人表哥让人种上的,只是在学堂里,听的夫子的几句闲散的诗词歌赋,便回来嚷着要中杏花,舅舅和舅母实在是拗不过便依了她,就连大舅母几次的去找二舅母说,也是没有办法。”
柳絮娴笑道:“只不过,这样大片大片的种起来却是别有一番风味,比咱们府里就那几株花好看多了。”
柳絮瑶刚想说什么,便被一声属于少年声音的话音给打乱:“还是娴妹妹有眼光,瑶妹妹可要跟娴妹妹多学学才是。”
两人向发出声音的来源的地方望去,只见从一片开满杏花的林子中走出一个贵公子哥儿,正笑着看着她们。
柳絮瑶见原来就是她们刚刚还在谈论的宋家二老爷的嫡子宋玉仁,便笑道:“原来是予人哥哥,怎么哥哥没有去上学?难道是风寒还不曾好?若是这样那哥哥出来怎么也带个人?”
宋玉仁听到柳絮瑶一连串的问题,便大大方方的说道:“今儿夫子家中有喜事儿,待会我还要去喝喜酒呢,不如妹妹跟我一块去。”
柳絮瑶听到宋玉霆说话不带脑子便有些恼怒道:“这样的福气还是留给你身边的什么‘红啊,绿呀的’可别脏了我的嘴和眼。”
宋玉仁知道是惹到了柳絮瑶,马上作揖赔礼道:“好妹妹,是我错了,你怎么罚我随你。”
柳絮瑶笑道:“可是当真?”
宋玉仁笑道:“自是当真,娴妹妹作证。”
柳絮瑶好是看了宋玉仁一眼,只把宋玉仁看的手和脚都不知道往那里放才收回目光道:“好,我就再信你一回。”
☆、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