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了别的兄弟的打算,毕竟如今不是上几次,自己没有后代,无所谓,他总要为自己的孩子着想不是!所以到了如今那一溜的三进小院已经全都住了进去,头一套是大伯伯娘带着秦石,后面就是大郎,二郎,三郎。
阿玉的大儿子已经四岁,还有一个一岁的闺女,秦石也已经六岁,大郎的闺女三岁,还有一岁的小子,二郎也有了一个刚出生的儿子,三郎刚成婚不久,媳妇还刚怀上,老秦家人口兴旺的让大伯每一天都是眉开眼笑的。
阿玉成了举人,老秦家自然立马全都免了差役税赋,至于别的村民也忙不迭的来找大伯,想要投献,在官府里把田地都记到阿玉名下,免去税赋劳役,算是让他们也沾一沾举人的福气。当然他们也不会不识相,什么好处也不给阿玉,每年低于朝廷利税一半的好处费还是会给的,算是让阿玉和他们好处共享。更要紧的是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得到阿玉这个举人老爷的庇佑,以后少些麻烦。
大伯自然是答应的,这是施惠于民,(虽然损害了朝廷官府的利益),更要紧的是这是自家侄子的体面,地位,他怎么能不干?
至于阿玉,这个时候却没有了这样折腾的心思,他心里在念叨的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小宝,这个时候,小宝也有十八岁了,按照书里写的,他该下江南了,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来,他能感觉的到,小宝一定会来看他的,就是不是为了他,也会去看他娘,如今小宝娘韦春花可是就在沙河县当着地主婆呢!
阿玉不断的掰算着日子,又向丐帮询问消息,几经折腾,这才盘算下来,如今的小宝,只怕还在莫斯科,记得书里说,韦小宝到达莫斯科是四月份,算计日子正是十八岁这一年,并且在那里呆了几个月才回转,算算路程,估计到达京城就该是这一年的年底了,阿玉科考在八月底,九月初,这样一算,估摸着能得到小宝的消息怎么也该是新年了。
想到这些,阿玉心里稍稍安稳了些,想到小宝到了京城总要歇息些日子,好像他还带了罗刹国使臣的,那么他能下江南,去扬州怎么也该是明年春天了,这样一想,阿玉又开始想要折腾了,他想着,小宝来了住哪里呢?他到底是偷偷的来,还是光明正大的出行?这个时候小宝身上已经有了爵位了吧,什么爵来着?他似乎也习惯了奢华的日子,不知道到了这里,能不能习惯,还有那些该在扬州出现的美女们,又该这么办?那些可都是小宝的媳妇呢!总不好为了来滁州,把媳妇都给丢了吧!
阿玉把家里琐事丢给了大伯,伯娘和媳妇,在药铺里一边理着药材,一边在脑子不断的想着那些乱七八糟,不着边际的事情,恍惚间,一双大手在他肩上一拍,阿玉下意识的想要卸力,反击,这时候一个低沉的男子声音响了起来,打消了阿玉的反击。
“阿玉,你想什么呢!都喊了你好几声了。”
是大郎,这时候正是中午,大郎从山上打猎采药回来了,带着满满一筐的药材在药铺的柜台上清理。大郎是几个兄弟里认识药材最多的,自然而然的,他的主要收入就靠着这些了,打猎能让家里人吃上肉,皮子能做衣裳 ,地里的粮食能吃干饭,而采药,顺带在阿玉这个药铺帮着抓药,就成了他存银子的工作。
一开始不过是个小药房,靠着阿玉一个人就能玩的转的事情,到了如今,正紧的开着药铺,周围村子,甚至是镇子上也有人开始慕名而来之后,药铺的生意越发的好了,阿玉一个人真心是忙不过来,所以就开始了分工,阿玉负责看病,大郎帮着抓药,大伯时常来帮着收钱。
只是大郎每天早上上山是必定的,有时候连阿玉也常上山,所以不论是在村子里,还是在别的地方,大家都知道,要找阿玉看病,最好是下午来,当然急症不算。
大郎人本分,也知道好歹,他每次采药过来,算计药材钱总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