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3 / 5)

么渗漏,为了安全起见,阿玉还想着是不是在屋顶上敷上一层茅草顶,安全系数在上调一些。

还有,这杨过要学医,总不能光学采药,自己是不是该买点纸笔什么的,再买上几本医书?原本自己背出来的那些太深了,不适合初学者学习,还是需要弄点浅显的,还有本草也是基础,也需要买一本,什么都可以便宜,就是买书,这东西最花钱了!

都是事儿啊!阿玉打拳打的心思涌动,脑仁又开始发涨了。

阿玉很不满意,真的,虽然说他自己觉得自己在规制这个家的时候已经想的很周到了,看看,他们那个坟堆一样的砖窑屋子,为了解决漏雨的问题,他特意花了三十文让人编了大大的圆形的草席子,还在上面扎了稻草,厚厚的一层呢!然后和杨过两个用了一天的时间盖上了顶,四周还扯了绳子,用木棍固定在地上,还盖上了石头,哪怕就是来个台风什么的,也不用担心屋顶的保障系统不见了,这绝对是很有创意的事情。为此他还得意了好些日子。

还有那个厨房,他虽然弄的比较远,在小院门口的位置,下雨什么的不怎么方便,可是他也另外加了一道葡萄架子,长长的通到门边,上面已经有了从深山才回来的长得很是茂盛的野葡萄藤,虽然因为架子太长,葡萄藤还没有爬满,暂时遮雨上有些不济事,可是明年春天,春雨之后,立马就会好很多,既能夏日遮阴,又能多点果子,雨天还能当回廊用,一举数得。多完美的主意!就是柴房边上,他也折腾着搭了个鸡舍,不大,竹子家稻草,纯粹是为了放那些山里活捉的野鸡的,也算是向第一世穿越靠齐,储备冬粮而已。

虽然把院子填的有些满,可是谁让这里四邻不靠呢!建的远了,不怎么方便不是!安慰自己一下,这样更能有家的感觉,还是可以过得去的。

屋子里的地面因为以前常年烧砖,已经硬化,和石头差不多了,而小院里,阿玉也细心的捡了石子细沙铺好了,说白了,连雨天路滑都考虑到了,还有什么没有想到的?自己真是厉害啊!

可是在冬季第一场雪来临之后,他突然又一次感觉到自己思虑的不全了,因为这冬天,江南的冬天和北方那是太不一样了,那哪里是下雪,简直就是雨夹雪嘛!稀稀拉拉的,阴冷又潮湿,这寒风直接往骨子里钻,真是难受的紧,最要命的是这做饭又一次成了问题了。

前面说了这厨房本就是靠着院子门,借着小院的围墙栅栏建的,那栅栏,当初用的是成人一人高的小树,除去埋下地里当地基的部分,外头露着的也不过是刚到阿玉的脑袋,在加上这藤蔓围绕不可能比当支撑的小树桩子高,所以这栅栏真要说起来,也不过是到了阿玉的脖子,建成这样的高度阿玉当初也是有考虑的,为的就是视野的问题,他不想留下什么视觉的死角,自己一出门最好周边什么都能看到,实在是两次被杀的心里阴影。

那厨房靠着门边,竹棚子建的,围了草毡子,顶上也是厚厚的茅草,可是为了视野,这四周围着当墙的也都是一般的高度,只是为了进人做饭,几根主要支撑的柱子高了些,也就是一人半的高度,整个一个半开放式。虽然为了遮雨防风,这顶做的大了很多,宽屋檐那是绝对的唐代风格,烧饭炒菜,这油烟什么的散的很快,连油烟机都不用了,可是这样一来,到了冬天,这做饭就成了苦差事了,一到厨房,这脖子以上风呼啦啦的吹,实在是太难受。

阿玉连着做了两天的饭实在是受不住了,这简直就不是人干的活啊!回到屋子里,眼睛就一直盯着那个壁炉,你说自己这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啊!为什么就只知道照着仿造欧洲的壁炉呢!屋子里暖和倒是暖和了,可是这实用性也太差了些,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把这个壁炉弄成个灶台式样的呢!要是早弄成这样的,自己岂不是能在这个时候在壁炉上做饭了?虽然屋子里做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