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爷的一块心病,不过他身子骨还算硬朗,每顿能吃满满一大碗饭,二太爷觉得他这把老骨头还能撑个好几年,不急,接班人的事情再满满的看。

“开始吧。”人都到齐了,二太爷发话道。

按照老规矩,照例是庄子、田地上的管事先说,一一汇报今年打了多少粮食、果子,榨了多少菜籽油等等,三爷作为水田的总管事,当他说今年打了二十万斤谷子时,众人虽然早知这事儿,还是不由自主的欢呼起来。

“今儿过年可以做米糕了。”

“今年除夕到正月十五我家要天天吃米饭,一点红薯、土豆、芋头都不加,这些东西吃够了,我就爱吃白米饭,香!”

地里种出来的东西收到仓库,除了陆家人享用,也会按人头分给管事们,地里产的东西越多、越丰富,能分的就越多,这个年就过的滋润,不用像前几年似的,一锅稀面糊糊一家人分着喝就叫过年。

喜庆劲儿还没散去,轮到管生意的来报一年的总盈利了。大爷的脸色从进到泰山居开始就没有好看过,他阴沉沉的脸色和周遭喜庆的气氛格格不入,虽然大爷也想跟着笑,可惜实在笑不出来,索性不再勉强。

大爷手底下握着大房最重要的产业染布坊,可惜今年棉花欠收,蚕丝收的也少,原料不足导致染布坊的产量没跟上,大批百姓返乡后买布的人增多了,可陆氏染布坊却无布可卖,且上个月坊中伙计偷懒,没有好好检查库房的屋顶,叫积雪将仓库压塌了,白白糟蹋了仅剩的一百匹布,布被雪水浸湿,晒干后虽然还能卖,价钱却大打折扣,大爷为此恼火的不行。

这一折腾,染布坊的账目就很难看,一年下来刨去成本竟然堪堪不亏不赚,这也就意味着公中没有分红,也没钱给下面的人包过年红包。

只分得了鱼肉油米,一个铜子儿都没有,也不算个好年啊。

大爷憋着一股劲儿刚说完,下面就炸开了锅,厅里的人还好,经常在主子面前走动,没有说什么,院里的那些人可憋不住了,不停的交头接耳,议论不休,都说今年好不容易熬过了苦日子,就等过年多发钱,要修缮房屋,给儿子娶媳妇什么的。

他们越说,越议论,大爷的面上就越不好看。一个两个说便罢了,十多张嘴都这样讲,那是捂也捂不住,只能让他们说。大爷心里清楚,就算暂时捂住了他们的嘴,等集议散了,他们回到家里也要骂。

“好,你坐吧。”二太爷点头叫大爷坐下,等二爷说完,就轮到三房了。

二爷那边无惊无喜,平淡的过去了。三太夫人微微一笑,“让七夫人和大家说吧。”

酒坊的新酒才卖了半个月,虽然生意兴隆,又能挣几个钱,唉,看来今年的红包是没多少银子咯。

在场的不止一个人这样想,没等陈五娘开口说话,众位管事已经是一副哭丧脸,不停的唉声叹气,满面愁云。

陈五娘站起来,将手中的账簿翻开,清晰的念道,“今年酒坊一共赚了一千二百八十两银子,其中有一千零三十两银是新酒上市后挣的。”

话音甫落,片刻前还愁云惨淡的诸位立刻惊讶地瞪大双眼,先惊后喜,没想到酒坊挣了这么多银子,今年的过年红包有着落哩。

人人都喜,连二太爷都惊讶了,新酒是十一月十五上市的,才半个月,就挣了一千多两银子?陈五娘有双善解人意的眼眸,她猜出来二太爷想问什么,福了福身解释道,“这半个月一共卖了两茬酒一共两千升,刨去成本一升大概能挣五十文钱。”

云溪县城现在只有陆家酒坊有酒卖,其他酒坊想酿酒也收不到粮食,好不容易种出了米,农民们饿怕了,多的宁肯囤积在仓库里,也不愿意脱手卖,加价都不肯,其余两家酒坊只好派人前往外地去买,不过等他们买到粮食千里迢迢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