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他主动接触她时,她会抗拒。她只接受她主动接触他。
一切都有迹可循。
那晚饭店遇到歹徒,她还会搂着他脖子,脸蛋埋进他颈窝小声抽泣;
沪市提及往事,她依旧会抱紧他,却不会再哭;
实验室爆炸案曝光,她不再靠近他,而是额头贴着车窗,离他远远的。若非他将她揽入怀里,她绝不会抱他。
那么明显的渐行渐远……
桌上的电脑还在播放宋禧心理治疗的视频,屏幕散着幽微的冷光,有种不顾一切的绝望。
身体像块生了锈的钢铁,全部的机能在这一刻尽数失灵。
赵砚森心脏喘不过气,第一次感知到何为害怕。
-“你们整天逼我喝药,要是哪天我真成了药罐子,第一个就把哥哥装进去。”
-“我是解药?”
他不是她的解药,他是她的病根。
第130章 她病得不轻,他亦病入膏肓
赵砚森反复浏览宋禧那些年的就诊资料。
看她从他安排的十几名心理医生和傅关月提供的信息里不同之处。
当年爆炸案发生后,他昏迷了半年,醒来后宋禧已经出国,还患上了后遗症。
第一位医生跟她沟通,得出的结论是:
患者离开爆炸案发生地是好事,她精神敏感,不适合看到和爆炸案相关的人合物;每次一提到他,患者就会回想起当日发生的灾难,精神状态很不好,不建议和她见面。
赵砚森自是不信,宋禧虽然跟他断绝关系,不至于连他都不想看见。
但换了一个又一个医生,每次提起他,她的状态都不好。
原来,宋禧那句“没有他反而过得更好”的话语并非赌气。
他要送她出国,她就立马反悔和他在一起的话,这让他觉得送她出国是一件正确的好事。
宋禧不懂得“代价”二字,敢和他上床,却害怕别人知晓。
年龄摆在那儿,她尚且年幼,他不能自私,得以她为先。
不然,她只会更加悔恨,甚至怨恨他当初为什么不拒绝她。
事实证明,他确实没想错。
他把她养得太健康,太没有后顾之忧。她不懂得他将她亲手养大,又将她摁在身下接吻中间那段时间饱受的内心折磨。
他们没有血缘关系。
一旦她醒悟回来,她第一个抛弃的就是他。在她心里,谁都没有宋韫玉重要。
到那时候,他又能怎么办呢?
他连她受点伤都不愿意,又怎么舍得逼迫她别选宋韫玉,选他。
所以最后还是原来身份最稳妥,他送她出国,如果她反悔了,那还能回到最初。
如此,就不用她做选择、再远的距离,他也有办法到她身边。
倘若到时候她还愿意和他在一起。他也可以在将她送离是非之地的时候,默默处理一切。
赵老夫人那日的痛骂依稀在耳畔,赵砚森想象不出来,勾引他的帽子要是扣在宋禧头上,她该有多伤心难过。
她肯定会很自责,责怪自己连累了姑姑。
种种内在外在因素,使得他为保护她、为托举她安排她出国。
可到头来,却由于种种不可控事件,他们越走越远。
他守住哥哥的身份,以为是免罪金牌,却不想一脚踏入沼泽之地,金牌变成了致他于死地的负重。
赵砚森怎么都料不到他对宋禧的影响这么深。
不是实验室爆炸让她产生后遗症,是他。
他这些年为了她的病情而一味隐忍不出现在她面前又算什么?
他甚至心里介意过,介意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