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2 / 2)

台要大上好些。

怕冻着孩子,张羡龄给寿儿系上小围巾,又给他戴上暖耳。小家伙正在啃东西吃,随便她摆弄,没有一点意见。

穿戴好,朱祐樘将寿儿一抱在怀里,三人一起移步乾清宫。

明朝的烟花品类已经很多了,大概有百来种,今日放得这几样都是工匠精挑细选出来的,火焰不高,色彩却极其丰富,一枚烟花锥点燃,好似暗夜之中盛开了一簇梅花,美不胜收。

火树银花里,弘治五年就这样划上了尾声。

张羡龄也没想到,弘治六年一开年,她就收到了一份大礼。造办处的人来报,原本交代她们研制的新型纺纱机终于出了成果。

第 85 章

西苑, 蚕池。

造办处女官萧荷花引着张羡龄来到两架新型织机前,一一介绍。

“左边即是新制纺纱机,如此改进之后, 一次可纺十六线锭。与如今民间所用的织机相比,同样的时间,可以纺出三倍以上的棉线。”

萧荷花转身招呼一个纺纱宫女:“这位就是参透娘娘意思的纺纱老宫人,丁老太,你来同娘娘解释。”

那纺纱老宫女上前两步, 行礼道万福, 而后将这新制纺纱机的不同之处说与张羡龄听。

怕张羡龄不解其中意,她边说边走到织机前, 动手演示。

原来这一台新制纺纱机,添加了一个传动装置纺纱机的右上端有一个大大的转轮, 用皮革带将转轮与纺纱机底部的传动装置连接起来。一旦飞速摇动大转轮,传动装置便连续不断的带动细线锭, 将原本的粗棉线拉细。

因织机前头还设有一个定线竿, 是以不用担心细线锭回转。

“倒地的织机还能够转动一会儿, 在转动期间,原本织机上横着的纱锭变成竖直的, 奴婢就想着,能不能在反过来推断, 试着把纱锭变成竖直的。与其他宫女内侍一起研制了好些日子,发现这个思路竟然当真行得通,而后用想了许多法子,试了十余回, 直到如今才算小有所成。”

张羡龄试着用手一推转轮, 纺纱机立刻连带着动起来。她虽然没怎么用过从前的纺纱机, 但也能明显感到,这一台新型织机的速度要远远胜出。

除了新型纺纱机,还有一台新型织布机。

“之前娘娘曾经提点过,也许可以用飞梭提高织布的速度。我们便沿着这个思路试了很多回。后来请御用监的内侍帮忙,用金属铸成了两个小滑轮,安在飞梭的两侧。再有就是娘娘说的弹簧,这东西咱们从前未曾听说过,但听娘娘的描述,似乎有点像弓箭弹出箭的感觉,于是蔡太监就去找了兵库司专门造弓箭鸟统的匠人,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这弹簧造出来,安在织布机两侧。飞梭撞上弹簧,立刻弹了回去,织布的速度也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