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国公世子崔瑄,拒恩荫,少年登科,性子清傲。

知长安县事,奉公不阿,人称“冷面阎王”。

多少权贵恨他很得牙痒,终究干不倒他背靠大山,悻悻而返。

上至疑悬命案,下至难断家务事。

崔瑄事事躬亲,业务范围极广,前些日子还为一个私奔女郎追回了被骗钱财。

就在崔瑄以为那女郎应当已迷途知返,回乡认亲之时,公务繁忙的小崔县长打马自近来风靡长安的沈记糖水铺前过,被那清甜滋味勾得闻香下马。

进店,恰对上那日公堂之上哭得梨花带雨的娇怯女郎,正数钱数得眉开眼笑。

据坊间传闻,有冤情,可去沈记偶遇小崔大人。

偶遇次数多了,长安人民看看风姿绰约崔瑄,又看看杏眼桃腮沈店主,好似发现了什么不得了事。

沈时鸢偶然发现秘密:冷面阎王竟然嗜甜,反差萌^_^

崔瑄:我不是,我没有(冷漠脸)

食用指南:

1.架空唐,架得很空

2.世家子x市井女,铁面无私x见钱眼开

3.想到再补充吧^_^

恩典出宫

脱下那身黛青色的宫女服制,出了皇城,脚踩在宣德门外御街的青石板上。感受着来来往往鲜活的气息,乔琬才觉得自个是真正活过来了。

原本这御街口百姓是不能驻足停留的,乔琬赶上了好日子。

新帝登基第三年,除服满百日,诏令大赦天下,开恩放出来一批宫女,名额不过百,她有宫里贵人保荐,自然也在名单之上。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汴京的景色秀丽,连雨水打湿泥土的气息闻着都是清甜的,鸟语悦耳,花香扑鼻,或许是因为有层名为自由的滤镜存在的缘故。

她排在出宫的长龙队中,满目花白或是佝偻着身躯的背影衬托得她十分显目,有几个绿衣官员扫她好几眼,嘀嘀咕咕的,而后便有守卫差役将她单拎出来验明文书,循例问了几句。

他们手里的文书上头写着,这乔琬乃是身患重病,无力医治,这才放归家中,以求一个落叶归根。领头官差见她脸色苍白无异,身体似弱柳扶风,行动间娇喘微微,确是病中模样,怕她将病传给自己,便挥着手火速放了人。

也顾不上纠结她一小小司膳宫女是如何请动贵妃娘娘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为她作保的了。

“快走吧,别挡着道了,下一个!”

乔琬提前解放,被无情地赶开。

路过哭爹喊娘的认亲大队,她孑然一身,紧紧攥着自己的旧包袱。来时空荡荡,走时装满了这些年积攒下来的积蓄因塞给掌事公公好处求得这份恩典名额,已去了一大半,只余十数两银。

不过她并不觉得亏,拢了拢肩上总往下滑的包袱,心思飘到了思考多日的问题上日后该如何独自生存?

她其实早有了结论,在司膳局多年所学她已融会贯通,再加上脑子里那么多的后世美食,不引入这个欣欣向荣唯饮食荒漠的朝代实在可惜。

餐饮,无疑是她最适合的入门的行业。

而经费拮据嘛……那便发展摆摊经济!

沿着御街向南,不多久就途径国子监,远远地瞧见后山那一片青翠葱茏,可以想见随风摆动的不止树叶,还有少年的读书声朗朗……

乔琬与别人想的不一样,她想到她前世在读书的年纪时,无论上下学都会揣几枚硬币在兜里,路过街边小摊时随机宠幸一份铁板豆腐或是狼牙土豆,又或许是臭豆腐、酱香饼,晚上雷打不动的夜宵自然是由香味最为霸道的福鼎肉片和烤肠承包了。

十多年了,这一天五顿的幸福生活还恍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