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紧急,李从周也不敢在医院耽误时间,等伤口好转了些,就立马重新驻场,但他不方便打字,好在还有打字秘书和翻译在,只是这样流程就变得更繁琐了,进度也多少受到了影响。

省计委的徐主任和市经贸委的林主任进来时,林希微正蹲在已经罢工的传真机前,有些烦闷地托腮,但又没别的办法,只能起身去打电话告知对方需要重新传。

李从周笑了下:“应该是太烫无法运转了。”

林希微:“今天用了 10 卷热敏纸了,超出负担了吧。”她心中叹气,“昨天不仅卡纸,查的时候还漏发了,被这几台传真机气死了,每天开工都要祈祷,不要漏发少发,恨不得给传真机上香。”

李从周不禁笑出声:“你们律所都是会电脑的律师,沟通起来还比较方便,有些项目的国营老律师之前还只会电传,背了一堆缩写来发件,要打孔,不然就要多费一笔钱请人来应用技术,跟他们沟通,也要时刻注意称呼,因为要按照行政级别的官员头衔来喊他们。”

承销商的律师开玩笑:“干法律的,不会新技术,现在看起来也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林主任的声音在两人身后响起:“在哪一行技术都很重要,像你们这批留过学的年轻人,能用英语跟各国各方沟通,不用翻译,更能开好项目协调会,又会电脑,做的材料好又快,我们国企这几年都在市场上闯,改制工作已在快车道上,急需人才。”

徐主任也道:“今年‘小巨人’工程名单下来了。”他把名单给了林希微,“上一回这样艰难,还是几年前玻璃厂在香港上市。”

林希微竭力抑制住唇角的上扬,之前需要她到处求人才能勉强得到的名单,现在能提前拿到了,她看着手中的名单册,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也有省船舶工业集团的重组和人造板厂的并购……

她用不计报酬和长期坚持的高质量服务做敲门砖,终于打开了政府信任认同的大门。

省钢的负责人询问林希微一些问题,林希微应答入流。

因为所有的流程都是她亲自跟进的,尽职调查、访谈、底稿整理,和省钢总经理、监管机构、投行、审计的沟通协调,实地验资、多次抽查进度表、完工表,甚至省钢几千处资产的标签弄混,她都被迫重新核对,钢铁厂位置偏僻,过程中还遇到无数个没有先例的历史沿革法律问题,比如省钢有些业务属于特殊政策,缺乏许可证经营,再比如改革之后,土地从政府划拨转为上市需要的出让,还有一些新制度的设计,异议股东回购制度,她只能托关系,去跟各个政府机构咨询、研讨,最后再跟承销商律师,一起去说服交易所和证监会。

林主任也不愿在这即将递表冲刺的阶段,再生事端。

“从周,厂里的员工也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一时糊涂,伤了你的手,接下来市里会加强安保,也很快安排他们再就业,转去洪宽工业村的三资厂,你们也知道,省内民间资金雄厚,多是欧美南洋的侨资,南洋这次的金融风暴,对我们省啊……哎。”

他点到为止,就是要李从周瞒下这件事。

李从周本就性格温和,也想顺利完成项目,点头答应,只是,他望了林希微一眼。

林主任明白他的意思,笑道:“希微那晚也受到惊吓了吧。”

林希微倒没有惊吓,她感觉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疲倦,麻痹了她的神经,看刀砍过来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都没力气恐惧,就算到了医院,也只想着剩下连轴转的工作。

徐主任离去前的一番话就是给林希微的补偿和保证:“希微,再坚持一段时间,千万不能松懈,我们都知道你的辛苦,但最后阶段你一定要在虎城,让负责上市业务的工作人员能找到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新名单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