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主,叫铃兰怎不心急如焚。幸好路上接到书信,四叔已经带了大家到昌州城内二房的宅子里暂避,昌州城虽然不比大名府城墙坚固,但是总比一个小村子好一些,铃兰这才安心了一点。
杨管事看出她的忧虑。低声宽慰道:“二奶奶莫要心焦。平王前头势如破竹是因为圣上没来得及准备,如今圣上已经调了三路大军增援大名府,薛侯也带着大军在赶回来的路上,当可阻住平王的攻势。再有一天就到昌州府了,一切等到了家再说。”
铃兰点了点头,按下心中的慌乱,喝完了水又和众人急急朝家赶去。
昌州俞府内,铃兰和海氏相对而坐喝茶细谈。一年多不见,海氏愈加容光焕发,可见这些日子来她过的颇为舒心。她已经有二个月的身孕,说话时会偶尔无意识的抚摸小腹。
看铃兰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海氏也有些不忍:“母亲还是执意不肯走么?”
“是啊,太夫人年纪大了,本来就不肯远离故土,如今加上你有身孕,她更不肯让大家一起长途跋涉去京城了。”
“如果说心里话,我也是不愿去京城的。这些日子大家讨论此事的多了,都说毕竟叛军离着这里很远,中间又隔着大名府,轻易打不到咱这来。即使叛军攻下了大名府,我们再走也不迟啊。”
铃兰拧着眉,手指轻轻的敲着案几,她也知道故土难离,俞家在昌州家大业大,一下子全然放弃远走京城是很苦难的决定。
可是,她总是觉得这次的战争不会轻易结束,主要是德贵妃毅然决然的赴死和在皇宫那次偷听到谈话,让她总觉得吴家已经谋划多年,这次起兵是势在必得。叛军这么短的时间里连下十几所城池,更是坚信了她的想法,更可怕的是,柴景昀也不是轻易认输的人,两方很可能在大名府以及昌州府一带展开激烈的争夺战,若是那样,留在这里恐怕凶多吉少。她思来想去,大名府和昌州都不安全,唯一安全的地方只有京城。如果平王真能打到上京,那么无非皇位上的人变变而已,上京的民众不会有生命危险。所以连日来她苦劝诸人,希望大家能趁着太平的时候去京城。
可是无论她如何苦劝,老太太还有四叔都不愿轻易离去。听说叛军和赶去增援的神威军在大名府展开了几场战役,算下来还是神威军胜的多一点。大家更是认为,等薛侯的军队一到,叛军就会被击退,他们也不用躲避了。
铃兰还在思索如何劝动海氏,忽然自外面跑进来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儿,粉面红唇,强壮可爱。噔噔噔的跑到海氏前面:“婶婶,婶婶,你看我抓的小雀。”
海氏温柔的抚着小男孩的头:“安哥儿,你又顽皮上树了,小心被祖母知道打你。”
“我才不怕呢。”小男孩骄傲的仰起头:“太奶奶顶多唠叨几句,又不会真的打我。”他说完话又低头逗弄手中的小雏鸟玩。那小鸟骤离鸟窝,又被他攥的很不舒服,惊慌的呀呀直叫。
铃兰看着自己怀胎十月生下的儿子和海氏如此亲近,再也无暇想其他,只想把安哥儿搂尽怀里好好的疼爱一番。她温柔的朝着小男孩伸出双臂:“安哥儿,来给姨娘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