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动作也快,趁着还没到春耕,跟三叔商量着,借几个侄子的光,就把最先需要的大件弄回家来了。首先便是各种工具,村里就有。其他的从里到外,一致换成新的。先是五口大缸,一口埋在茅厕做粪缸,两口放在厨房做水缸,屋后头地边上一口接山泉水浇菜地的蓄水缸。不知听谁说院子中间放口水缸、养几条鱼聚财,是风水上生路的说法。

接着就是青砖,同样沾着三叔的便宜,往院子边上堆了半边山。最费功夫的就是打地基,三叔家地方大,足足七八天才弄好,轮到这边,胡杏娘早等得不耐烦了。俞婉看过她给工人们弄得饭菜,有鱼有rou的,还算可以,三婶也道:“都是穷苦人家,干体力活挣血汗钱,吃得太差咱们心里怎么过得去?可不能省这点。”

胡杏娘暗暗翻个白眼,“谁还不知道似的。”

等到修房子的时候动作就可以快起来了,不过这个时候是俞婉最忙的时候。她以前住在周家的大宅院里,看人家青砖铺地,红墙绿瓦,早就想搬到自己家里。如今这个愿望可以实现了。

她一点都不顾惜银钱,完全都挑最好的来,首先上房的五间屋子,中间的堂屋坐北朝南,左右两边各两间小一号的房屋。东西的厢房也是宽宽敞敞的四间,与上房用穿堂连接。

西北风沙大、太阳烈,一般窗户都很小,白天屋里也是黑漆漆的,要紧的便是一口大窗户。哪怕费窗纸呢,俞婉还是选了半高的屏窗。再就是关乎门户安全的墙恒,商量之下选了帽儿砖墙,虽费砖,但它普通又结实。俞家兴虽rou痛,但看女儿生的这么好,一日一日大了,是要稳妥些才好,也就咬牙应了。而且房子一旦修起来,住上百年不成问题,现在费点钱,省以后多少事情。

铺地也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总要结实稳固才好,胡杏娘提了一个意见,还要耐脏好打扫。于是房间里便选了规规矩矩的六角式,院子同样普通,错落的席纹式。

爹打算将大门开在南墙恒的最中间,还是三叔有见识,“哪有人一打开大门就把家里看得清清楚楚的,大门开在东南角最好,再砌一座影壁,才不枉费这么漂亮的房子。”甚至兴冲冲地提意见,不如就改成个三进的院子,岂不是什么都有了?

现在就已经够破费了,在乡下住那么显眼也不好,俞家兴连连摆手,“我家人口少,现在就已经很好了,修那么大没用,空荡荡的有什么意思。”

~

今天三更,晚上还有一更

做出了去妊娠纹的复原膏

如此,到了四月初,新房上梁,总算能搬进来了,俞婉也不用住在草棚里了。这一次她主动相让,把东厢让给寇冲跟寇芙住,西厢两间屋子都算她的,一间做闺房,一间专门用来放置那些瓶瓶罐罐。还托人打了一面墙那么高大的柜子,除了常用的小称、小手磨、小簸箕、小炉子,所有东西都整整齐齐、规规矩矩,看着就舒心不少。

不但房子换了新的,便是家里的各色床、柜子、桌子椅子也都换了新的。俞婉的还是之前的那些,已经用惯了,再者买了还不到半年,很不必奢靡再换。厢房里没有炕,是以在窗下摆了一张罗汉床,屋里还添了两口黄梨花箱子,一眼望去,焕然一新,窗明几净。

家里所有的房檐都伸出来半丈还宽,砌了走廊,即使下雨天也不用担心从厢房走到堂屋就打湿了鞋子。厨房安在正屋的后面,那里有个小门,连着屋后的菜园子,要摘菜或者作料都方便。西面的穿堂安置了几个架子跟簸箕,俞家兴叫俞婉用来晒花木什么的。这房子没有俞婉的支持是修不起来的,俞家兴自然愿意她用。

修好了房子,积蓄也就散得差不多了,张家的事情也已经解决,俞婉完全可以大展身手,好好发展她的香料事业。到时候三叔在镇上开个百货铺子,她就开个脂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