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过程并未透露给唐棠,去参加海南的评选会议时,只带了袁春和自己的研究生。

唐棠作为在校学生,并不清楚这些流程和动态,还是万霞火急火燎地找来实验室。

“你怎么还在这,没去海南?”

唐棠纳闷:“我去海南干什么?”

万霞焦心:“你的论文拿去评选啦!你本人不去,意味着什么?”

万霞的导师苏振华教授,是文博系的定海神针,不光教研水平突出学术成就可见一斑,国家课题的评选也邀请他参加。

海南某五星级酒店里,当他收到修复技术的论文后,大为诧异。

旁边京华大学的权威老教授刚从厕所出来,七十多的人了,头发花白精神镬烁,比很多年轻人看着还要精神。

“怎么了?文章有问题?”

“那倒不是。”

苏教授把署名那页翻回来:“论据手法材料都过硬,就是这个主笔人袁海峰,是我们学校的,他在学术上没什么可讲的,一直都是小打小闹。”

这篇论文的风格大开大合且相当锐气,着实不像袁海峰的手笔。

“我来看看。”

老教授戴上老花镜,这一看就是老长时间。

眉头渐渐紧蹙,挥之不去地总有种异样的熟悉感。

这时苏教授的手机响了,是他破格录用的研究生万霞,几分钟后他沉重地挂了电话。

放在他面前是一道两难选择题,如果真像万霞说的那样,是袁海峰的春秋之笔抢了学生的成果,那他又能怎么办呢?

再怎么说袁海峰也是本校的,真要拆穿是晋东大学巨大的丑闻,还怎么在教育和学术界立住脚?

但要让事情就这么过去,自然也是卑鄙无耻的。

老教授始终紧着眉,皱纹能夹死几只苍蝇:“你刚才说谁?是盗取了谁的?”

苏教授道:“我们系新来的一个学生,姓唐。”

老教授再翻到署名页时,在一排细细的苍蝇腿似的名字中,看到唐棠两个字后,眼眶当即涌出泪花。

评选委员会那边,会长斟酌道:“如果真是这样,也不能说是盗取吧,有多个作者很正常,其中的比重也相对主观。”

他想的是国家课题都到这一步了,闹出风波谁都不好看,他的工作也难做。

但当权威老教授站出来时,他想寰转解决,也是不可能了。

袁海峰被叫到委员会,斜眼盯了苏教授一眼:“这完全是信口胡诌。那个学生才大二,入校时间不过半学期,我是破格让她参与进来,她怎么可能是主笔人?”

挥手叫袁春拿出一份文档:“这是我的初稿,和修改本,你们大可以校对一下。”

微博:阿蛮今晚不回家

57.拉屎

老教授李同年曾任京华大学的文史系院长,因为年纪的原因才从位置上下来,退位让贤。

可以说他毕生经历的随便一件大事小事,都是别人无法想象的。

文史论文的国家课题评选中,但凡他要追究,那就不可能任袁教授和委员会糊弄过去。

有着李同年的坐镇,委员会迫不得已将评选推后一天。

袁海峰坐立难安,从核心刊物的编辑到委员会,再到各个评选人,他可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去搞关系。

明明是临门一脚的事,风向突然就变了。

明明人证(袁春)物证(初稿)皆有的情况下,凭什么就要卡住他?

袁海峰认为受到了侮辱,晚上继续去委员会那边熬,入情入理地宣扬自己的委屈。

李同年让苏教授相协着过来,安静地听他“哭诉”。

如果他不知道唐棠是谁,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