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1 / 1)

应白直接放弃了去S市,只去了B市的艺考,因为那边生活费太高。所以,她只有这一次机会。

好在,她考上了,专业分第一名。

应白走后,应天耀和陶慧都去找过她,可应白一次都没有见,宁愿躲在外面不回来。他们担心应白不回艺培宿舍,自己躲在外面更危险,也就不再过来,改成给她寄钱。

开始全被退回了,可退一次就再寄一次,后来钱就被收下了,两人也就稍稍放下心来。

直到几年后,在一家人马上要搬出老房子的前一天,门缝里不知什么时候塞进来一张存折,密码和以前应天耀给应白生活费的卡是一样的,里面是这么些年他们给应白寄的所有钱和15%的利息。

而她始终没再出现过一次。

那之前,尽管应白躲着不见他们,可至少通过学校老师,应家还是知道她的消息。

后来应白签了公司,等到快毕业时就搬出了宿舍,斩断了一切以前的联系方式。

两个长辈偷偷去了毕业典礼,想找机会看看她,可应白根本没有来,连两证都是请人代领的。

渐渐的,她成了只能在电视上见到的大明星。

---------

微博:化作满河星

陶苍林改名姓应,奥赛成绩下来后,他顺利保送理想大学,进入被誉为天才培养皿的理科实验班。

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大一结束,要从大类招生正式分到具体细分专业时,应苍林选择了法学院。

这史无前例,毕竟理科实验班的同学要么进入基础学科专注理论,在本科后出国深造phd,要么选择理工应用学科,毕业后前途也不可限量。

B大的法学院虽然也是全国前列,但在未来收入和职业发展上,都是完全不同的方向,何况这样的专业跨越,无论对知识储备还是个人努力,都是极大的挑战。

但实验班转专业,是按此前的成绩排名,排在前面的先选,后面的只能被调剂,应苍林在理科实验班里成绩排名第一,不存在任何违背志愿被调剂的可能。

更何况,他在保持本专业第一的前提下,还选修了法学院大一所有必修课程,修足了应有的学分。

十六岁上B大,双院专业第一,这样的成绩,即便在B大也足够亮眼和惊艳。

院里为此头疼不已,一波波老师轮流找他做思想工作,不想放弃这么一个可能成为科学家的绝好苗子,可应苍林始终没有松过口。

最后,两个院史无前例地联合开了一场面试,来决定他的去留。

“应同学,你知道如果你选择转院,那你从高中开始的积累几乎全部被放弃了,你明白这对你整个职业规划和未来人生发展,意味着什么吗?”

负责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在面试中极其严肃地问他。

“我明白。”他同样回答得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