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夕隆冬腊月之际,当地白族同胞纷纷忙着宰杀肥猪,制作火腿,此时制作的火腿称“正冬腿”。
宣威火腿,是宣威汉族在数百年腌腊肉的实践中创造出的腊肉精品。
宣威火腿,因产于云南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称“云腿”。
宣威地处滇东北,冬季气候寒冷,适宜腌制腊肉。宣威火腿的腌制时间每年从霜降开始到立春结束,主要又集中于冬至到小寒期间。其腌制方法是将本地猪宰杀后,挤尽淤血,放盐揉|搓。然后再经过腌制、发酵、风干等过程,次年端午节后腌熟。
之后用绳子把火腿吊挂在阴凉、通风处悬挂半年以上即可,存放时间越长香味越浓。
那些存放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火腿,被称作老火腿,那种猪肉被特制的盐巴浸淫了这么多年的味道,浓郁香醇,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啊。
109 猪头肉和红烧肉的优劣之争
当初云芳知道了这里的井水苦涩难易下咽,想到利用井水熬盐的时候,首先就是想到的这个诺邓盐,熬盐一举成功之后,她头脑中首先闪过的就是一鼓作气腌制诺邓火腿。
因为云芳现在所处的自然环境可以比那个云南大理的诺邓村或者宣威县更加适宜,一切都更加的原生态,从猪吃的饲料到饲养方法,一切都保持古老的传统。
只不过,云芳很快就打消了自己的这个念头,因为腌制火腿需要最少半年的时间才可以,而周围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不高,以蓝家这样的家底,让她根本没有办法冒险去赌这一把的。
所以,当初云芳放弃了腌制火腿,而是腌制了成本低廉,回本较快的萝卜条,事实证明,饶是如此,当初的云芳还是高估了这一带人们的消费水平,两个大子一碗的萝卜条,人们还是觉得贵,如果不是办席面或者过年,她腌的那些爽脆萝卜条根本就卖不出去的。
云芳不得已才牺牲了口味,把大批的水萝卜直接用盐腌了,做成能存放的更久的腌萝卜。
这么一来,腌制火腿的想法云芳只能无限期的搁浅了下来。今天听着大家议论猪肉太便宜,大家舍不得杀,云芳那个不得已才封存在心底的念头又活泛了起来。
有了李锦容送来了一千文钱打底,加上他们最近卖出去的萝卜条换来的大子,在不动到蓝家原先积蓄的情形下他们也能买上十几头大肥猪了呢。
云芳回想这那咸香醇郁的味道,想象着那样的美味就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了,心地简直乐开了花,心头高兴,脸上也不自觉的带了出来,嘴角自然的弯成一个好看的弧度,连眉梢上都带出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