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同样是三大车的大白水萝卜,这三大车的大白水萝卜腌制的也就费时了些,当蓝家人一口气忙活完的时候,子时已经过半,马上就要丑时了。
古代的人们没有什么丰富的夜生活,更没有熬夜的习惯,忙活了大半夜早就困的哈欠连天了,若不是事情没有做完停不了手,早就熬不住了。
晚上熬了夜,又累又困的,大家这一觉就睡的特别的沉。第二天,包括小石头和爹在内,蓝家一家子都起晚了,直到日上三竿,蓝家小院的大门才‘嘎吱’一声的打开。
吃过了比平时晚了一些早晚,爹又带着大山和小石头两人去地里把最后两车的大白水萝卜都挖了出来,大家一鼓作气把这两车的大白水萝卜都利落的腌了起来。
到中午的时候,蓝家小院南墙根底下一溜的大粗瓷缸里就又都满满登登的了,除了一个大缸里是整个腌的萝卜,其他都是萝卜条。
想当初,云芳试验着腌了一些萝卜条,按照两文钱一碗的价格往外卖,可是滞销的啊。如果不是后来他们想出了用大白水萝卜换萝卜条的办法,不是年底了办喜事的人家多,他们的萝卜条是不会这么顺利的卖出去的。
当然了,蓝家的萝卜条卖的顺利,也少不了李锦容怀着各种小心思的推波助澜。而到了后来张管事也找上了门来,蓝家的萝卜条才出现了目前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可原材料大白水萝卜已经告罄的!
那时候的蓝家还为了萝卜条的销路发愁呢,云芳根据周围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决定把那些大白水萝卜整个的腌起来,什么配料也不放的,就单纯的用盐腌。
198 王秋生上门
其实,按照云芳原本的计划,等过了两、三个月,这些整个的大白水萝卜腌的差不多了,他们就拿到集市上去卖,虽然赚的没有萝卜条多,却胜在长远。这种整个腌制的萝卜能一直保存下去,不像是萝卜条那样最多放上半年,时间再长的话味道就变的苦涩难以下咽了。
不过,让云芳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准备的便宜萝卜还没有开始卖呢,原本因为价格贵而滞销的萝卜条却成了抢手货。另外,他们蓝家还因为萝卜条和百年老铺的福祥扯上了关系,而蓝家的‘钱’途也似乎一片光明了起来。
世事难料,或许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或者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云芳看着眼前墙根下一溜排开的大水缸,一时间有些感慨,想着向着就出了神。
山村里的过年正日子是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是家家户户供祖宗和大拜年的日子。大年初二是送祖先,有些失了亲人的人家也会在这一天上新坟,能穿到孝的近亲才会在这一天来走亲戚。
随后的大年初三、初四、初五和初六就是大家正常的走亲戚的人家,过了正月的初七,基本上年就算过完了,家家户户都开始正常的生活,不再支应着等亲戚们上门了。
就在初六这一天的下午,刚刚忙活着腌完了萝卜条的蓝家又迎了一位客人三奶奶的女婿,果子王的王秋生。
其实,这王秋生是上门来办事,是算不得上来拜年的亲戚的,人家王秋生也有这个自觉性,所以赶在了初六这一天的下午过来,就是为了不影响人家正常的亲戚拜年。
正月初一那一天三奶奶拉住了云芳说了那一番话,初二爹就亲自去了三奶奶家,把自家的决定告诉了人家,请三奶奶传过话去。就在过年这几天里,三奶奶的女儿和女婿一边迎来送往的亲戚间走动拜年,一边统计了果子王那些没有卖出去的大肥猪的确切数量和愿意接受蓝家赊欠要求的人家。
都办妥当了,王秋生在那些召集的乡亲们的催促下,等不及初六过完,就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王秋生是松坡屯的女婿,和松坡屯的人都是很熟悉的,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