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水军如此,这其实也与谋反无异了,将不听召,帝必斩之,但是永昌帝已经腾不出手去报复东水军了。

而北定王回了长安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将东水侯留在长安的家眷保护起来,只说是看在两军作战过的情谊上。

别说东水侯的家眷了,就连宋知鸢都一并留在了北定王军中,永昌帝想杀个人泄愤都找不到人。

这让永昌帝更愤怒。

人都起不来身,没办法替他打仗了,倒是能去将别人护起来!

思及旧事,永昌帝越发恼怒。

这时候,下面的人跪倒在地,恳求道:“请皇上撤离长安,去往北江。”

按照围城的一贯规矩,永安只围了长安城的前面,后城门处留了一个口子,这是留给长安城中众人的生路。

长公主不想屠城,他们若不肯降,可以顺着城门口而逃。

所以这群大臣们都撺掇着皇上走,只要走了,只要走到北江,就还能活。

永昌帝看着下方一排排的人头,只觉得一阵恍惚。

他竟然真的要败了。

怎么会呢?

他已经赶走了和他争夺江山的母后,他的江山,为什么还是不稳呢?

这个时候的永昌帝并不想承认,过去的太后虽然在分润他的权利,但也在维护他的朝堂,太后就算是再自私,也不会干出让人在风口浪尖上将东水军小侯爷绑回来的事儿。

因为太后跟永昌帝是一体的,她再怎么自私自利,她都要保证自己的儿子永远是皇帝。

但别人可就不一定了。

眼下大军围城,长安这边的大臣们人心惶惶,开始劝说永昌帝放弃长安而逃,退回到北江中,到北江去继续当皇帝。

这很正常,细往前数,以前也有很多帝王打败仗,这些帝王都是败了就卷铺盖跑路,跑到其余地方,休养生息,等着继续打。

江北才子多英武,卷土重来未可知嘛!

但永昌帝不肯。

他不肯!

他身子骨里藏着一股子傲气,这股傲气在大别山撑着他,肯为他的姐姐站出来,这股傲气也在现在撑着他,让他不去逃跑。

他不肯做丢盔弃甲的蟊虫,他是帝王,今日就是死,他也要守在城门去死!

“为朕拿刀来。”他道:“北定王起不来,朕起得来,朕去打!”

满朝文武跪着,请“皇上三思”,但永昌帝不管他们。

他固执的要守到最后一刻。

因永昌帝一直在抵抗,长安城死守,最终撑了七日。

这七日内,下面的平民、富商都跑了,就连长安城中的一些小官都卷了铺盖逃跑了,不少大臣明面上没动,暗地里却将自己整个府门的人都偷偷送了出去,这就叫未雨绸缪,好蛋绝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国能守住,他们是功臣,国守不住,他们也不一定死,新主来了他们也可以投降,新主要杀他们,他们也可以全了名声。

总之,留下来比逃跑的效用更大,那就留下来。

七日之后,北定军无力抵抗,长安城破。

耶律青野不愿意留下降服,败方注定受辱,他果断撤军离开,而宋知鸢不肯走,她要等永安,两人磋磨几日,最终宋知鸢还是被带走了。

不是耶律青野非要让宋知鸢难过,实在是接下来的局面不可控。

北定军撤走之后,长安会被廖家军占据,廖家军会清洗长安,而永安在廖家军也不知道是什么地位,她不一定能保护的了宋知鸢。

永安不会害宋知鸢,但时局会。

所以耶律青野只能带宋知鸢离开。

耶律青野相信宋知鸢与永安之间的友谊,就像是他相信东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