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件顿时就变得严肃起来。
……
案件的调查需要时间,审讯更需要时间,因此这个目前来说还是个秘密的案件,并没有其他人知晓。
在距离萌省2000多公里远,建立在香省某大学外面不远的一个室内农业试验田中,实验员们正在快乐地收获刚刚长成的新型水稻。
这种水稻也不知道是教授从哪儿弄来的,从种下到收获,只用了不到60天的时间,收获时间短也就算了,重点是从接穗开始,大家就已经看出来产量不一般了,于是更加精心地伺候着。
到了今天,已经可以收割了。
其实他们试验田的面积不算太大,只有30平方米,以之前熠国最高产的杂交水稻种子来做对比, 30平方米的水稻大概能够收割60公斤已经脱过粒的大米。
而这一次大家看着这沉甸甸的稻穗,心里无比激动,强忍着将所有水稻收割,快速地脱了粒,称重。
实验室的主负责人梁勇教授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称重的机器。
只见这机器上的数字最终停在了225这个数字上。
225公斤。
产量翻了三倍多,换算成亩产量的话,一亩地5000公斤还要多,也就是亩产1万斤。
亩产万斤啊……
梁教授眼睛都激动得红了,这可是脱了壳以后的重量,非常实在的重量……在此之前他自己都完全不敢想能在这个阶段达到的亩产量,直接翻了好几倍!
实验员们也都激动不已,很多人都哭了。
大家都曾经想过总有一天他们的杂交水稻技术会升级到可以亩产万斤的程度,然而环境灾变之后大家的试验田数量锐减,研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他们都没有放弃。这次不知道教授从哪找来的种子,表现居然这么优良。在这种时候这个种子的出现实在是太振奋人心了!
梁教授并没有告诉大家种子是哪来的,而是直接挪出了一块地方来耕种,大家都只知道这种种子的名字是希望一号籼稻,这个取名说实话有些不伦不类的,跟他们目前的水稻取名完全不同,没有标识这种水稻的母本和父本是什么。
但就是这个神秘兮兮的种子,却出现了这么惊人的产量!
大家看着手里一些还没有种下去的种子,非常想赶紧彻底地研究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
梁教授却想起当时自己拿到这种子时的场景。
这是农科院的梁院长给自己的他们虽然姓氏一样,但并没有亲戚关系。
梁院长当时说的是让他好好种着试试看,种完以后不要声张,将产量第一时间告诉他。
说实话,这种子的出现从头到尾就透露出一种神秘的气息,一开始梁勇教授还不觉得有什么,现在想想会不会是因为这种子的来历不一般?
他马上告诉实验员们不要声张,自己则是回到办公室给梁院长打电话。
“院长,那个希望1号到底是哪个天才培育出来的种子?”
梁院长接到电话还挺高兴的,而听到他这话之后不答反问:“产量出来了吗?”
梁勇压抑着自己的激动:“一小块试验田产量225.25公斤,换算成亩产量是1万多斤。”
梁院长倒吸了一口冷气:“什么?”
亩产万斤这种话只有以前吹大牛的那段时间才说得出口,现在全球哪里有人敢说这样的产量!
两人都沉默了几秒后杨院长才堪堪找回了自己的思绪,他不确定地再次询问:“你确定真的是亩产万斤吗?”
梁勇教授说道:“我倒是没有种一亩地,但30平米这么一块地方就能产出400多斤,这已经超过咱们以往任何水稻的产量了!”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