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长宁的筋骨,更加有种局促的暧昧。朱明熙立刻把手收回去了,然后轻轻笑了笑:“你也来写一首诗吧,我看看有什么不同。”
朱明熙自幼就是翰林院大学士专门教导,但毕竟又不用科举,跟赵长宁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的。
赵长宁淡淡一笑。摸准了太子殿下的脾气,就知道他这个人是很亲和的,叫你做事就做,顾及别的不敢做,他反倒会不高兴
“那微臣就献丑了。”赵长宁走上前拿了毛笔蘸墨,看了眼太子殿下方才写的诗,是出自《诗经·邶风》其中的一首《击鼓》,最有名的那句情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从里面来的,不过诗的愿意是形容战场聚散离合,战友之间的感情。
太子殿下只写了前四句,她就提笔接着写下去。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朱明熙看着他慢慢写出那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长宁的神情非常认真,薄薄的嘴唇有层柔和的光,一手扶着桌沿,一手字已经成了,他却突然有种荒谬的感觉,觉得这一刻很缓慢,而且表达了长宁的某种心境。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沙场上刀剑无眼,无居无所,也只能有一起赴死的誓言,的确是悲壮的。”赵长宁叹了口气。
“殿下?”赵长宁见朱明熙似乎在沉思什么,就叫了他一声。
朱明熙就笑:“你的字的确好看。”叫内侍进来把东西收拾了,指了指桌边的一堆纸卷轴,“这些另外收起来,放在绸袋里。”
又有宫女端了温水上来,服侍朱明熙洗手。
“教导明谦的翰林院侍讲学士回乡丁忧了,他正好没有人教导功课,我的水平教导他是一般的。就向父皇请了命,让你教导他一段时间,你在大理寺无事的时候,可以过来教教明谦写字。”朱明熙说,“正好你在翰林院也是挂职的修撰。”
赵长宁想说她担不起这重任,教导皇子的可都是大学士!她就算进了翰林院,这时候估计也在文件堆里熬资历,怎么可能有在皇子面前露脸的机会。朱明熙的语气却很温和:“不过是教他写字而已,他才多大,你教他绰绰有余。等开了春父皇会给他再指个老师。”
说罢已经不容长宁拒绝了,看天色快晚。把方才内侍收好的那些纸卷轴给她:“……这些你顺路给二哥送过去,他想要北疆的堪舆图,我从御书房给他找了出来。”
赵长宁发现朱明熙不喜欢让内侍去送东西,反而喜欢让她代劳,也许是觉得用了内侍,兄弟俩的感情就像隔开了一层。
其实他对朱明炽、朱明谦都挺好的。
她低低一叹,拿了东西告退,经过二殿下府上的时候把东西给他送了进去。幸好朱明炽不在府上,她才能放了东西就走。等她回到家里,发现家中的气氛有些凝重,还未到下朝时间的赵承廉竟然在家里,赵长淮竟然也在正堂里喝茶。
“长宁,你过来。”赵承廉开口叫她。
“方才走过门口,看到停着几辆不认识的马车。”赵长宁就问,“可是家里来什么人了?”
“是你七叔回来了。”赵承廉面色有些严肃,“有大事,你先坐下,等你七叔过来再说。”
**
朱明炽回府时天早已经暗了,几颗稀疏的夏夜的星子散落天上。他快步走进府内,面色有些阴沉。高镇跟在他身后,也走得极快,都不敢说话。其余一众侍卫等匆匆跟着,在陆水堂外面站好。
管事见他回来,连忙叫人拿方才赵长宁送的绸袋过来,他亲自送进去。
刚走到门口,就听到朱明炽自嘲的声音:“我算是探出了父皇的想法,没等到他即位,我们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