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力昆大爷没想到这么快树苗就挖出来了,开心的连声说了好几声好,把树苗装上架子车。

迫不及待的就要赶车回去。

连叶广祥挽留他都不肯留下来:“我们反正也是要在路上过夜的,早走晚走都是一样。”

“早一点走,也能早点把树苗送回家。”

亚力昆大爷归心似箭,现在只想插翅回到果勒村。

把树苗全部栽种好。

“你们不知道哩,现在没扎草方格的地方,和扎过草方格种上梭梭的地方完全不一样。”

“没扎草方格的地方,稍微一刮风,那叫一个风沙飞扬。”

亚力昆大爷又说了两句,跳上骆驼。

亚力昆大爷的儿子冲着叶广祥笑了笑,坐上架子车,吆喝了一声,骆驼缓缓朝前走去。

记者转头看了看叶广祥,又看了看亚力昆大爷。

决定,等他结束千年渡的采访,就去采访果勒村。

他想看看,果勒村现在是什么样。

第149章 机灵的社员

记者在千年渡呆了一个星期。

采访了很多人。

这期间,千年渡几百亩麦田大获丰收。

记者以为会看到社员们挥汗如雨的收割场面。

结果,苏向晨驾驶着拖拉机,拖拉机上装着收割机。

呼啦呼啦一两天的工夫,就把麦田给收了。

社员们挥舞着手里的镰刀,大声欢呼。

“拖拉机真厉害,一个拖拉机就顶得上咱们一村男女老少的力量了。”

这个时代的收割机,收割的不是很干净。

还需要社员们下地进行第二次收割。

但这也挺快的。

小孩子们跑到地里,拾着麦穗。

大人们收割着边边角角的地方。

欢声笑语从各个地方传来。

记者不停的按动快门,记录着丰收的时刻。

“要是有一种机器,能收割带脱粒一起完成就好了。”叶广祥看着放在田边的麦穗,脸上全是笑容。

“这已经很强大了。”廖漱雪抱着一束麦穗,开始进行人工脱粒。

脱粒之后,就要进行统计。

看到他们已经开始脱粒了,记者走过来,随口问:“是多少?”

叶广祥是老庄稼把式,只要看一眼就能大约估摸出产量。

但他早就和叶蓠商量过,今年的产量要瞒报。

因为今年南疆的小麦亩产只有120-150斤左右,也就是60-80公斤左右。(来源国家统计局)

叶广祥看了一眼记者,压低了千年渡的亩产:“一百多斤吧。”

正在脱粒的廖漱雪,震惊的看了一眼叶广祥,不明白叶广祥为什么要低报产量。

但他绝对相信叶广祥,所以只是低着头没出声。

其他几个帮着脱粒的年轻人互视一眼后,也都把头别到一旁,不敢乱说话。

“一百多斤,哎呀,今年的亩产是真得很低……”记者低头一叹。

抓了一把麦子,金黄色的麦子从指缝中滑下,又滑落到麦堆上。

突然,记者想到了一个事情:

“你要不要把产量再往上说一下?到时我们报道的时候,也可以多为你争取一下版面。”

“我们这里,只说真实的亩产。”叶广祥笑了笑。

记者拉着叶广祥走到没人的地方,与他低语:“你知道吗?今年7月份有报纸报道,新绛胜利社小麦亩产高达1339斤。”

“新绛县胜利农业社一亩三分水地回茬小麦,每亩产量达到1339斤半,创造了山西省小麦高额丰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