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再作任何犹豫,宋知慧关上了小院的大门,并插上门插。
倒不是怕谁闯进来,就只是顺手罢了。
放下行李,她便熟门熟路的烧水,准备擦擦灰然后铺床叠被。
至于晚饭,她还带了一些干粮,等下水开了就泡着吃。
谁知道,才点燃柴火,门被敲响了。
“谁呀?”宋知慧走到门口问。
“是我,你开下门。”门外传来沈君桦的声音。
宋知慧心中纳闷,不是刚走怎么又来了?
开门一看,沈君桦一手拿着铝饭盒,一手提着被打包得四四方方的床单被褥。
“给你送点东西,天冷别冻感冒了。”
宋知慧想起箱子里确实没有厚的被子,倒是没有再拒绝。
这个时候逞强,是和自己过不去。没那个必要。
“谢谢了。”
“我走的时候整理好再还给你。”
沈君桦仿佛是找到了突破口,在宋知慧烧水的间隙,又陆陆续续送来好多东西。
红双喜脸盆,彩瓷开水瓶、搪瓷茶杯……
最后甚至将家里的收录机搬过来,连同几盒邓丽君的磁带。
“去年过年的时候给你买的,你突然走了没机会送你。”
“你无聊的话,就听听歌吧。”
宋知慧看着他忙前忙后的样子,心里一阵嘀咕。
原来他不是不会照顾人,只是从前没对她上过心。
“沈君桦同志,不用如此麻烦。”
第16章
沈君桦最后放下一串腊肉,和一筐鸡蛋。
“那你休息吧,我先走了。有事再叫我。”
宋知慧无语。
本来空荡荡的屋子,被他这样一搬运,倒像是重新安了一个家。
算了,债多不愁。
大不了她走前再留一点钱给沈母。这些东西就当是租用的吧。
上辈子结婚后,宋知慧手里的钱大都是沈俊华给的。
重生回来后,她先是用自己原先攒下的工资购置了一些必需品。
考上大学去北京后,又领了一份国家给的津贴。
但这还不够她独立自主生活,所以有空余时间,她开始给报社投稿。
一年下来,稿费也攒了快两百块。
和那些大作家大文豪的稿费肯定不能比,但这个时候一个普通人的工资也只有几十元。
这份额外的收入,加上大学生津贴一起,宋知慧的生活也绝不拮据。
她知道很多历史发展轨迹,利用一下乘着改革的春风,当个富翁完全没问题。
不过她志不在此。
就算是投稿,也是拿从前自己的没有发表的旧稿,而不是抄袭别人。
黄桂芬看见她每个月领那么多稿费十分羡慕,又有些不解。
“你就算不读科研学院,去当个作家也一定大有作为!”
“干嘛这么辛苦搞科研?”
宋知慧摇头。
“比起赚钱,我更想投身科研事业,为祖国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钱嘛,够用就可以了。”
黄桂芬夸她思想觉悟高,不愧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好同志。
“不像有些人,嘴上一套,背地里一套。”
宋知慧在心里感慨,这个时候绝大部分人还是非常质朴的。
人民有信仰,大家目之所至皆为华夏。
是真正的:“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红旗两边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