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维喝了口茶:“想加速研发还是要医工结合,要理解临床的需求,又要有工程创新能力,我看你们两口子结合就很好。”

众人都笑了。蒋济仁一聊到这个话题,就来了兴致:“腔镜手术现在欧美都有成熟的达芬奇机器人来做,创口小,精度高。咱们院里要是能引进就好了。”

金九华忽然想起给袁昭动手术时候的场景:“有些需要极细微操作的手术,的确机器人更有优势。不过以后外科医生可就没饭吃了。”

方维道:“我倒是很看好这个行业前景的,现在是机器人给医生打辅助,以后就说不定就能独立作业。到时候社区医院也能开复杂手术。你们临床上多提需求,只要列入采购计划,我们可以采购、调试、移交。”

蒋济仁想了想:“机器是一方面,人才储备也是一方面。”他转过身去看着卢玉贞:“院里也有去美国欧洲的访问学者计划,能出去一两年在国外的医院进修。小卢,到底你是土博士,英语差一点,海外的一些临床技术接触的少。女医生要是想有发展,还是要在技术上突破。”

方维也点点头:“外科之所以女生少,就是因为大家都觉得传统开放手术首要靠体力。后来腔镜手术进步了,女生就渐渐多起来。以后大家要是都用手术机器人,体力的劣势就不存在了,反而女生更有条理、更细心。你可以尝试一下,这是个很好的方向,先准备好了,机会一来就抓住。”

卢玉贞听到最后一句,忽然心潮澎湃起来:“谢谢老师,我尽力而为。”

这顿饭终于宾主尽欢地结束了。卢玉贞伸手去拿包的时候,仍是有些窘迫。

她在副驾驶上来回翻着那个包,想解释一下,又觉得难以开口。方维会意,也不提这件事,只是说道:“做访问学者,又能学技术,又提升眼界,有这个意向就赶快去申请,机会难得。”

她闷闷地嗯了一声。他问道:“有顾虑?”

她摇摇头:“没有。蒋老师跟你都说得对。我平常查文献,也知道这个方向是前沿,要是能占先机,就能留院了。”

他笑了:“你这追求也太低了点,何止是留院,现在机器人沾边的论文影响因子都很高,过几年你就是专家了,走廊里也挂着你的照片,写上擅长机器人微创手术。”

她肉眼可见地开心起来,将包丢到一边:“听起来感觉不错。”

方维将车开到小区门前。晚上小区门口横七竖八地停满了车,他找不到车位,只好笑道:“那你在这里下车吧,我先走了。”

她下了车,走出几步,忽然回来敲敲车窗:“方大哥,你先别走。”

他愕然道:“什么?”

“你先等一等。”

冬天干冷的空气里,夹着一丝淡淡的甜味。小区门口有个卖糖炒栗子的铺子,一包一包摆在玻璃柜台里面,炉子里的栗子裹着沙子和蜜糖,刷拉刷拉地旋转。她冲向柜台,扫码买了两包,从车窗里递了进来:“给你家孩子的。”

他有点愣神:“这……不用了。”

“又不值钱,就是个零食。你这么晚回去,总得带点吃的。”

他伸手接过去:“好。”

车重新发动起来,开了暖风,栗子的味道更加浓郁起来,熏得他心神一晃一晃。

卢玉贞戴上口罩,往小区里走去,忽然手机叮咚叮咚响起来,是谢碧陶。

“卢医生,我正好在附近,想看看你的房子,请问你晚上有事吗?”

“没事,你来吧。”

她发了个定位,又不放心,还是跺着脚在楼下等着。不一会儿,谢碧陶就到了,一脸抱歉:“真不好意思,打扰你了。我就上去看一眼。”

“没关系,我也正好刚回来。”

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