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出刘存远的成长和不同之处固然重要,但是要让人产生他‘一点也没变’的感叹也同样重要。”顾盼停顿片刻,似乎在思考如何表述,“准确的说,五年前后不是在雾里看花,应该是在按图索骥。五年以后刘存远的每一个改变都能在过去找到依据,这是因果。凭空产生的改变会让人物人设变得悬浮。归根到底无论怎么变,刘存远始终是刘存远,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人不会仅仅因为年纪变大时间流逝就改变的人只会因为经历了重大的变故所以发生改变。年龄,其实只是数字而已。”顾盼放下水杯,又端起热水壶,给自己倒了一杯,“太以年龄变化为锚点,容易一叶障目。”
对于一觉醒来突然来到十年后的人来说,沈明飞把重点放在演绎刘存远的“割裂感”上,顾盼完全能理解。
对于这种割裂感,没有人比沈明飞自己有更切身的体会。这是一种视角带来的偏差,人会更关注自己的成长,而别人则会更乐意去寻找一个人身上自己熟悉的部分。
“我明白了。”沈明飞低着头思考,过了会儿沉声说道,“刘存远唯一一次的疏忽使他失去了最好的朋友,他后来所有的改变都是由于李志离队这件事给他带来的重大打击,这里才有因果。他没有变成完美的人,他改变只是因为害怕重蹈覆辙。”
刘存远过目不忘是《追夜》给他开的金手指,所以以前只要是刘存远背下来的东西,他就不会再去确认第二遍。也正因如此,刘存远直到李志离队后翻阅归档案卷才发现,他背下来的最初版的张晨歌的尸检报告,比归档卷宗里最终收录的尸检报告多记载了一处伤情。
刘存远不会记错,卷宗袋里的报告也是白纸黑字的没有错误。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有人掉包了张晨歌的尸检报告,只为了隐藏那多出来的一处伤情。那天李志看完卷宗袋里的报告后又听到刘存远的复盘后就明白这件事了。他明白之后脊背冷汗直冒,但毫不犹豫地选择对刘存远闭口不言。
李志没有疯,李志一直是对的张晨歌的死尚有未解之谜,而且这起案件背后潜藏的危险深不可测,他一个人去调查就够了,没有必要再搭上别人。后来李志被栽赃受贿、被迫离职,都证明他的推测没有错误。
刘存远拿着卷宗,在想通这一切后在工位上坐了一整夜。他从此锋芒收敛,才真正成为了《追夜》正文里的刘队。
“是这个意思。”顾盼喝了一口水后顿了顿,他想着沈明飞刚刚说的话,情不自禁地低声疑惑道,“但李志,是刘存远最好的朋友吗?”
“啊?”沈明飞没听懂这个问题,“什么?”
“关于李志对于刘存远。”顾盼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我觉得李志对刘存远来说很重要只是因为他是刘存远人生里犯的一个无法补救的错误。
“他的存在包含着刘存远的愧疚和遗憾,他这个人本身对于刘存远来说,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朋友。”
沈明飞坚定摇头:“不,李志很重要,他是刘存远最好的朋友。”
“但他们太不一样了。”顾盼放下水杯,“而且在李志心里他们一直是天才和跟班的关系,他的不配得感太重,我不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能产生很良性的友谊关系。”
“良性与否和友谊的深度从来就没有关系。”沈明飞对于刘存远的感情被质疑产生了一种他自己都不能理解的不满,“刘存远和李志争吵是因为他对李志的闭口不言感到愤怒。如果他只把李志当做普通的朋友,那么他只会对李志保护他所做的自我牺牲感恩戴德或者完全不理解,他不会愤怒。”
“欺骗、隐瞒、自作主张,这三点本身就足以构成让人愤怒的条件了。”顾盼冷静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