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统共十七万,比燕凉与蒙古族的二十万大军足足少了三万,且新城池一失,军心必定会受到打击动摇。
若他还是安亲王,现在他就已经请旨带兵前往山海关,可如今他已是皇帝,初登帝位,朝堂未安仍暗潮涌动,断不可能现下就御驾亲征。
可这朝中,除了他,又有谁能统领皇军?
皇军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军心在他这里,换谁统帅都难以服众,更难在短时间内立威。
尚在朝中的武臣,其中两位军侯已然年迈,并不适合上战场,另外几位则是世袭根本就连战场都没上过,这些年来也只在十三省外爆发饥民暴动等时被指派去镇压,即便是去镇压,也绝不会亲自上阵,多半都是带去的军队里将领带兵镇压,他们则在营中舒舒服服的坐着等结果,镇压完后再回京以此为军功领赏。
别说是他楚岳峙麾下精英中的精英沧渊军不服,便是寻常的皇军都不可能听那几个世袭军侯的指挥调派。还有几个武将,在宫变时虽然选择了站在他这边,但在军中的声望不足,能力上也同样有所欠缺,虽作为将军可以领兵,却不能作为统帅统军。
打仗最重要的,人望与谋略,能一统三军并根据实际谋略制敌方能打出真正的胜仗。
可放眼大蘅国上下,根本没有比他更清楚应该如何调兵遣将统军应敌的将帅,也没有哪个军侯武将能镇得住沧渊军与皇军。
“陛下,文渊阁大学士皇甫良祯求见。”王忠在殿外通报。
楚岳峙正看着新来的军报,准允道:“让他进来!”
傅行云在登基大典后便以皇甫家仅存独子的身份承袭了皇甫琅舒弃文从武前的大学士之职。大学士是官职而非爵位,本没有承袭一说,然而因情况特殊,皇甫家在登基大典后便被大赦,正与司家之案一同平反复审,傅行云也就被楚岳峙以朝中缺乏贤才为由任命了文渊阁大学士之职。
至于原来的文渊阁大学士,也不知是不愿意承认楚岳峙为帝还是另有隐情,在登基大典里便已上奏称自己年事已高再无力担当重任为由辞官了。
傅行云穿着一身官服进殿,身上便也再看不出作为死侍时的影子,他进殿后先向楚岳峙端正行礼:“臣,参见陛下。”
“免礼。”楚岳峙合上军报,道:“边境丢了一座新城池,士气受到重创,难保不会再丢一座城池,加上山海关遭到重攻,必须马上派人领兵前往支援应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