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不负陛下重托,彻查明阁老及其党羽,还陛下一个清廉公正的朝堂!”
就在朝臣们都以为今日这场闹剧终于要结束之时,司渊渟却是乘胜追击地又再继续说道:“陛下,臣还有一提议,希望陛下能准奏。”
终于来到了这一步,压下心中泛起的那一阵激荡,楚岳峙怕自己会抓痛司竹溪的手,于是将手松开然后在心中责令自己莫要形诸于外,而后才平稳地开口说道:“司首辅有什么提议,尽管说出来。”
“皇后适才在朝上的一番肺腑之言,可说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在朝臣们的注视中,司渊渟说道:“多年来,女子都受到许多难以言说的迫害,臣以为,这一现象理当被正视并加以改善;大蘅国自建国以来在皇甫将军之前,尚未有过女子为官为将的先例,而现在,既已开创先河,莫不如就再进一步,为女子开设学堂,令大蘅国的女子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作者有话说:
女人,在为妻、为母之前,首先是一个人,既然是人就应该享有身为人的一切权利。
强行将自己的价值观加在别人身上,是无能的弱者才会做的行为。
第144章 女子学堂
长久以来,除了权贵富贾会专门请教书先生上门为小姐们上课,大蘅国并没有专为女子而设的学堂。
其实不仅仅是大蘅国,便是前朝,也只有极少数的特例,究其原因,无非是女子不能入仕。
读书人,读书多为入仕,为了将来参加科考能谋取一官半职,不仅光宗耀祖身份也显得高人一等。
然而,过往历朝历代,又有多少女子能入仕为官?便是能,难道是通过科考吗?寻常老百姓要供出一个书生已经不易,又怎还会让女儿去读书学习?大多都是十二三岁便要准备出阁,若到了十七岁还未嫁做人妇,那多半都是有特殊情况的。
对老百姓而言,女子需要做的,便是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为的是增加劳动力,对于耕种土地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来说,劳动力才是一切。
如此一来,让女子入学堂几乎可以说是完全无意义的事。
但仅仅是几乎。
大蘅国近些年来,商贸发展相当发达,而在司渊渟推动开放海禁,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后,商贸经济更是为大蘅国的经济带来了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要繁荣的飞跃。
“陛下,东汉时期邓绥皇后为提高皇族子弟的素质,特地于汉安帝元初六年开办一所官邸之学,不仅令皇族诸王子弟及邓氏近亲子侄中,更规定了,无岁以上不论男女都需进学堂念书。并且,邓绥皇后因受到老师班昭的影响,极力主张成年女子也应与男子一样读书,据记载,‘诏中官近臣于东观受读经传,以教授宫人,左右习诵,朝夕济济’,由此开创宫廷女子与男子平等接受教育的先例。”司渊渟将历史先例搬出,将一众已经迫不及待要反对的大臣即将出口的话先压了回去,然后继续说道:“尽管在两汉之后,这种男女皆可接受教育的情况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然而前有明朝,也同样支持于宫廷中令宫女识文断字读书明理,并由此进一步晋为宫廷女官。因此臣以为,为女子开设学堂,并非不可为之事。”
“司首辅,你这提议,我们尚且不论女子有没有必要接受教育,我想先问一句,这开学堂的钱从哪里出?难道又是从国库里拨出吗?这几年官学改制,已经让国库的压力很大了。更何况,普通老百姓,也给不起这个钱,送女儿到学堂读书吧。”一名大臣说道,他是不反对让女子接受教育,只是开设学堂,还是要从更实际的角度来考量。
“朱大人,此乃是户部的事,你该问的人是我夏某人而不是司首辅。”户部尚书夏志轶立马便站了出来,“大蘅国如今正是繁荣之时,边疆前几年虽常有敌军来犯,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