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二字出自《易》“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自求口实的意思就是自己养活自己。做人在世,一切都得靠自己,父母、伴侣、子女都不一定靠得住,只有自己立得住,你才能活出个样子来。”
“阿娘阿爹也靠不住吗?”那时候的卓观颐还很年幼,闻言抬头只看到母亲的下颌。
“自然,阿娘阿爹也有自己的事要忙,不能时时围着阿颐转呀。更何况阿娘阿爹总是会走在你们前面的。”她母亲笑起来,笑声里带着无限柔情。
母亲去后的许多年,卓观颐总会梦到这一幕,哪怕母亲的面容已慢慢地模糊,可她的话、她的温暖、她的期许深深地刻在卓观颐骨头里,一刻不敢忘记。
她的父亲不让她们继续念书,用女儿家该多学些家务女红日后嫁个好人家的话束住了她们,试图一点点磨掉她们的心气,叫她们学会听话。观攸不懂,有些迷糊,可卓观颐学不会折腰,那些磋磨那些责罚只会将她的锋芒矬出来,她将那锋利的刀芒藏在心里,日日打磨,等待着能够将之亮出来的那一天。
“傻孩子……”她侧头看着年幼的妹妹,“别信阿爹说的。人活着得有骨头,你得靠自己顶天立地。指望着夫郎对你好?呵,一旦夫郎倒了或是不要你了,你便寸步难行,自己便把自己困死了。更何况,你觉着阿爹会给你我找个什么样的人家?”
“我……我不知道……”阿攸面上有些茫然。
“我告诉你罢,你我一日姓卓,便是提醒他他曾一无所有靠依附妻主而活,他如今依着阿娘的家产翻身做了一家之主,自然要向旁人证明他是个有能耐的家主而不是无能的赘婿。他恨不得把你我嫁得越远越好,最好还能换一笔彩礼银钱。”卓观颐咬了咬牙,“可他的能耐从哪里来呢?是踩着阿娘与祖父母的尸骨而来啊!”
阿攸用脸颊轻蹭阿姐的掌心,无声地安慰自己的阿姐,她还不能完全听懂阿姐说的话,但她知道无数个难耐的寒夜是阿姐抱着她度过的,那些苦活累活那些辱骂责打是阿姐护着她在替她受着。她的父亲从不关心她的死活,只有阿姐会为她操心为她着急,会抓着她的手教她写字,她只有阿姐,阿姐也只有她。不懂的事她可以先不必懂,她现下只需记住一件事,那就是跟牢阿姐,哪怕是赴死,也要与阿姐死在一处。
*出自《周易》颐卦。给卓观颐起名字的时候我用三个硬币roll出来一个卦,恰巧是颐卦,颐养守正自食其力的喻义不错,也挺好听的就用了。写到这段的时候感觉真是太合适了,天意啊。
0025 25明镜
第二日是小朝,按律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殿外候着的不是紫袍便是绯袍,方鉴一个绿袍掺在其中分外显眼。方鉴抱着笏板,手心里沁出了汗。
高云衢远远地看着她,觉着有点陌生。这一刻与她同站在明堂之上的不是她的学生更不是她的禁脔,而是她的同僚。
昨日听闻方鉴是御史台当值御史时,高云衢还有些担忧,但方鉴没有来找她询问,而是自己站到了这里,高云衢细细想了一下觉得这也挺好。一个官员,一个御史,是不该事事寻求他人帮助的。而她作为老师,也该学着放手。
方鉴很紧张,也不敢去看高云衢,她在这事上做了许多,却都不太敢告诉高云衢。她努力将意识集中到奏本上,脑中反复盘着面圣的礼仪和一会儿要讲的话。
卯正,官员们列队入殿,方鉴在殿外侯着,倒也能听到里头在议的家国大事。直等过了大半个时辰才听见里边宣她。她定了定神,恭谨地趋步入殿,在殿中站定,躬身行礼问安。
卫杞听了她自报家门,饶有兴致地道:“朕记得你,本届的三元魁首,对吗?”
“陛下圣明。”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