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岁自然是成过亲的,先夫人成亲第三年就过世了,留了个孩子,今年九岁。
镇北侯这个人,下半年要回西北,平日里也在西北多,半年回京述职一次。
姑母对她说,不好之处显而易见,他成过亲,还有个孩子,孩子调皮捣蛋些,镇北侯年纪也大。好处也是看得见的,他有钱有权,父母走得早,嫁过去不必操心别的事,就是享福去了,一府上下二百多人伺候她一个。
那个孩子今年九岁,能跑能跳,每日要去书院,已经懂事了,碍不着她的眼。
燕明玉可耻地心动了。
而且对她来说,那些不好之处也是好处,楚堪疑有一个儿子,那八成不用她生孩子了,毕竟有一个九岁大的儿子,那楚堪疑估计也会担心她对他孩子不好,不生孩子,简直是一劳永逸。
燕明玉很满意这门亲事,就是怕沈氏不答应。
一直以来,沈氏都希望她婚姻幸福美满,给她选的也是那种德才兼备的,只不过打听得不清楚,亲事就那么黄了,一个成过亲还有孩子的,在沈氏眼里必定不是良缘。
但不知道姑母和母亲是怎么说的,反正沈氏是同意她跟镇北侯见面了。
从前就见过一次,也见过楚铮,虽说她和楚铮年纪差得不算大,但是继母和继子之间只要相安无事就好。
总的来说相处的还算和善,而且明荞和楚铮玩也能玩得开。
至于楚堪疑,长得高,一身正气,相貌也能看得过去,最重要的是一年到头都在西北待着,就算成亲了也回不来几次。
就像姑母说的,那么大一个宅子,下人都来伺候她,嫁过去有什么不好的。
亲事就这样定下来了,有些时候燕明玉也会后悔,楚堪疑必定是有所图,但也拿得出诚意来,她这亲事,只要定下来,就没有反悔的余地。
毕竟是圣上赐婚。
燕明玉终于明白什么是盲婚哑嫁,婚前见不了几次面,下次见面就是成亲,往后余生是好是坏都是自己选的,没有反悔的余地。
在这个时代,就这样轻易地把以后交了出去。
婚事就这样定下来,燕明玉也没想着反悔。就像姑姑说的,镇北侯在京日子极短,嫁过去也是自己住着,楚铮现在还小,日后要么在书院,要么在军营。
她顶多是从一个银窟窿换到了一个金窟窿,哪怕日后婚姻不美满,也有银子傍身,钱是以前燕明玉最想要的东西,有钱就够了。
她舍不得走,母亲也舍不得她,婚期在十六岁的时候,离现在还有一年多,倒也不着急。反正亲事也定了,父亲母亲都还算满意,这会儿就彻底没人管她了。
妹妹功课极好,生意做得也好,慢慢能接手管家的事,她呀,每日吃吃喝喝,燕明玉也不知道嫁人后还能不能过这种日子。
楚堪疑这一年多也回来了两次,但分开的时间长,见面之后和陌生人也没什么区别。熟悉再生疏,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成亲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