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衣裳一个福身一个磕头,给老太太行过了礼。王氏才略带羞涩地谢过了老太太,“还是娘想得周到,从京城过来,一路忙乱,路又不好走,居然没想着早派个人来开了窖,好歹窖些蔬果下去。要不是娘有心分润,可不是拿着钱也不知道上哪儿买了。”
西北不比京城,京城捏着钱什么东西没有?西北就不一样了,地广人稀生意本就难做,尤其是杨家村一带,家家户户进了冬自然会窖藏蔬菜,有要外买的,也是时鲜的洞子货。要买个大白菜,反而是无处寻觅。王氏这句话,倒是体现出了她是个当家的主母。
老太太一撩眼皮,本要说话,望了善桐一眼,见她满面欢容,心下倒是一软,就将话吞了嗓子里,咳嗽了几声,又道。“你们送信也迟,本来多窖个一两千斤白菜啊,洋薯啊,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偏偏这边才封了窖,那边信才到。再要开进去,反而一窖的东西都该坏了。当时又来不及物色房子,说不得今冬大家都少吃一点,也就一两个月就开春了。”
她扫了王氏几眼,见她和善桐打扮得都很朴素,王氏自己身为四品夫人,不过是一件灰鼠斗篷,毛也一般。善桐更是一身的棉衣,看着和杨家村常见的小女孩儿没有半点不同。便又满意地点了点头,磕了磕桌子,慢慢地道,“本来也就该给你送来的,事情一多,忙着就忘了。昨儿听说你们买了那什么暖房里出的洞子货尝鲜,我这才想起来这码子事。这不就赶着叫老三媳妇收拾了一大背篓,给你们送去了?以后你们也别买菜买肉了,老三媳妇每天早上会收拾鱼肉给你们送去。”
是不是自己不买洞子货,老太太就不送,这就是千古之谜了。王氏倒也不大在意这个小小的钉子,她忙道,“那也太麻烦三弟妹了,再说”
她的再说还噎在嘴里,老太太就毫不客气地瞪起了眼,“一家人说什么麻烦不麻烦!咱们这可还没有分家呢!”
王氏一下就合拢了嘴,面上显出了几许尴尬,只低头用了一口茶。
老太太和二太太打哑谜,倒是打得善桐一脸的迷糊这还是小姑娘这些时候忽然开了窍,渐渐地明白了人情世故,如若不然,恐怕是连这对话中的机锋都听不出来。
不过,现在内堂气氛紧张这一点,她倒是已经看出来了。
“祖母。”善桐眨一眨眼睛,就奶声奶气地道,“妞妞儿是今儿就进祖屋吃饭呢,还是明儿呢?”
她神态天真可人,总是比老太太身边几个已成少年的孙子更可爱一些,老太太看了,心里的一点点郁气倒是跟着就散了开去,她笑着招了招手,让善桐到自己身边坐下,这才问,“怎么,你是想今儿过来吃,还是想明儿过来吃?”
善桐不好意思地垂下头,“我惦记着张姑姑做的酸菜肚片锅子”
老太太顿时忍俊不禁,“这都几年了,西北什么都没有记住,就记住了你张姑姑做的锅子?”
王氏冷眼旁观,虽然还维持着略带不快的表情,心底却好似被一杯热水滚过,从里到外都舒舒服服妥妥帖帖的,险些就惬意得要笑出声来。
自己不讨婆婆的喜欢,已经是板上钉钉无可挽回的事了,自从过门以来,几桩恩怨,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老太太如此刚愎,自然不会认错,自己又远在京城,难免疏于修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眼下要在乍然间重得老太太的欢心,难比登天。
本来还以为以善榴的人品相貌,想必是可以得到祖母欢心的。不想阴错阳差之下,也没讨着老太太的好。反而在老太太心底落下了个奢侈轻浮的印象,老人家最是固执,第一眼偏见既成,想要挽回,也不是容易的事。可善榴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头几年自己觉得她还太小,又一心要物色一个十全十美的夫婿,因此在京城就没有能说得上亲。昭明十八年那场风波之后,上门提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