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商定了,程晏遂探了探姜昌吉的口风,也带着安玉去了一次。
结局倒是出乎意料,这位姜小姐设定了不少要求,但是见到安玉第一眼,就径直同意了,什么要求都不提了,还道她那宅子刚刚修缮完毕,正好可以进去住。
妙娘满头黑线,这算是男色误人么?
至于姜昌吉,都是看女儿的,他女儿同意,这门亲事就成了。
薛氏也难得露出笑脸:“这姜姑娘倒是个爽快人。”
“不,我看是个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碰到不合适的人,无论谁怎么背后说她,她依然不将就,碰到自己喜欢的人,就下手,这是个聪明人。我听闻也曾经有两淮盐运史的儿子求娶过她,但她以对方无功名还是没要。那两淮盐运史可是谢家姻亲,家资万贯,权势也不小,她却觉得对方不是读书人,故而不愿意嫁。”
“除此之外,她在京中也出过文集,虽然算不得荣寿郡主那等才女大家,但是她早年听闻一直养在老家,也和我们家一样寒门出身,却能习得一手好字,见识不俗,还颇通经济。我看她很是内秀。”
当然,还有一句话妙娘没同薛氏提起,这顾家本属寒门,顾清沅也不是贪官,将来家财作为长子的安廷占七成,那么其余人都分不了多少。
若是娶个能掌家的夫人,还通经济,分家后,安玉不会为钱发愁。
??劝说程时(二更)
“你们听说了吗?姜家那个老姑娘定亲啦!”
“是吗?哎呦, 定的是哪家的呀?不会是个穷酸士子吧。”
“去你的,人家定的是湖广巡抚顾清沅的儿子,大宗伯的小舅子, 还是青年才俊呢。”
“青年才俊能看的上她?”
这些酸话有些是曾经想求娶姜家姑娘没娶成说的,有的则是不想娶这个老姑娘,但是见安玉娶了, 又觉得这姜姑娘身上是不是有什么别人没有的好处。
妙娘当然也听说了, 她只笑笑:“我听说那袁家和姜家是世交, 袁大人说了三年要和姜家说亲,都只用嘴巴说,结果听说姜姑娘盘下酒庄,就要上门去, 结果姜姑娘拒绝了。现在人家姜姑娘有了好亲事, 他们也不放过。”
“这就叫眼红呗。”韩氏倒是深有感触。
这些年程晷对她那是体贴备至,只是苦于无子, 但程晷官位高, 她娘家势头大, 奉承的人数不胜数,背后嘲笑她无子的也不少。
说白了, 这都是眼红罢了。
韩氏倒是个热心人, 虽然程晷对程晏的变法持不看好的态度, 但她和妙娘关系一直未变, 对几个侄儿侄女也视如己出, 从来都宽厚的紧。
当然, 她也怕妙娘误以为她还想过继, 都是找孩子们读书的功夫才过来坐坐。
这不免让妙娘高看她一眼, 若说厚道, 程晷跟韩氏提鞋都不配。
因为婚事就准备在程府办,妙娘还有不少事情,就没留韩氏了,韩氏倒是欲言又止的,这让妙娘奇了。
“嫂嫂是有何事?若有事,千万不要和我客气才是。”
只听韩氏道:“也不是旁的,就是时弟的事情,你也知道,他呀,挥金如土,前天来找我们大爷拿了三千两去。你也是知道的,我们不是心疼这个钱,据我所知,他在京中,这几年,花了好几万两了。”
俗话说□□无情戏子无义,没钱你想和窑姐儿说句话都难。
尤其是高依依这种名妓,那就不是一点小钱能盘下来的。三房固然钱不少,程时每年也能从家里拿银钱,但是几万两真的就太多了。
不够那就只能借了,他能找谁借,还不是找几个兄弟借?
皇甫氏陪嫁再多,也不会给他那么多银钱的,况且她在江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