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2 / 2)

换口。”

恩锡倒也不意外娘会这么说。

他娘就是这样,知恩图报,所以在屯里的人缘才好。

“娘,我跟你一起去,我这趟回来也是有事跟屯长爷爷说。本来这事是交给了萨伦山的,但他休沐不回来,这事就托付给了我。”

“什么事?”

恩锡提了篮子往外走。

“娘,你去了就知道了。”

.

一座石头房子里,正中是个厅堂。

和汉人的房子不一样,这间厅堂的中堂画的位置却挂着一张张兽皮。

兽皮下,有一张原木色的椅子,椅子上原本应该有张虎皮,只是如今这张虎皮被人揭掉了,铺在了厅堂正中的火坑前。

前东山屯是杂居的屯子,也因此家家户户格局乃至布置都不一样,唯一相同的就是每家厅堂的正中都有个方形的火坑。

每到冬季来临之际,这个火坑里就会烧上火,平时烤火取暖,烧水烤肉,都能在这里进行。

此时那张虎皮上,蜷缩地坐着一个拢着狼皮毯子的老人。

老人已经很老了,发须皆白,人似乎也没什么精神,说起话来,总是慢悠悠的,听人说话,也是半晌才会有动静。

“你说安抚使大人想教我们种这些菜?”

恩锡跪坐在火坑右侧的皮毡子上,左侧坐的是他的娘。

闻言,他点点头道:“安抚使大人说,我们这里的人谋生手段总共就那几样,田地也少,所以家家户户都过得穷困。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

说到‘通则’时,恩锡忘了后面的话,以至于‘通’了半天,也没下文。

老屯长接道:“通则无往不达。”

恩锡窘红了脸,忙道:“屯长爷爷说的是,我们大人就是这么说的。”

老屯长瞅着恩锡说到‘我们大人’时,脸上绽放出的光彩,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这种光彩,他不止在一个人脸上见过,都是屯里去官衙当差的那些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