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说上一句话,明珠就抓着她问:“嫂子在京都,可知道十三如何了?”
五奶奶不知明珠怎么就单单问起这个,倒也如实回答:“也只见过十三妹妹两次。”
“那你晓得不晓得,她有没有定下亲事?”
五奶奶不觉蹙气眉头,虽晓得这个小姑说话从来不知道忌讳为何物,可她这模样也不像是关心姐姐,反而有些幸灾乐祸。
“我不清楚这些,四婶婶现如今都忙着预备十妹妹的嫁妆,十妹妹三月就要出阁了。”
明珠冷笑道:“那个贱人,以为离开淮安老家,就麻雀变凤凰了!真正干净清白了!”
三太太这才冷下脸道:“到了京都别以为还在淮安!大家闺秀是这样说话的么?!路上你姐姐都是怎样教你的?还把这些不干净的字眼儿挂在嘴边,仔细禁足不许你出门!”
明珠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看明玉的模样,生怕三太太真的禁足不许她出门,立刻把嘴闭上。三太太觉得耳根子清净了许多,这才问起五奶奶京都的情况。
五奶奶见三太太满脸疲倦,也只捡要紧的说了。她们现如今在京都住的宅子是租来的,三太太想在京都买宅子,银两是预备了的,结果五爷纳监,虽然有王大人出面打点,却也花了三四千的银子周全。
三太太娘家祖上是商户,总觉得在真正的书香门第前抬不起头来,因此嫁了人从来不开铺子做买卖。只拿钱置办田产地产,熟知田产地产全靠天气,那收益自然不稳定,也不比开铺子做买卖来得快又实在。
三老爷仕途到如今,哪一次升迁少得了上下打点?实则手头并不宽裕。这会子听了五奶奶这话,只气得口冒青烟,牙齿咬得“咯咯”作响:“王大人出面怎么还花了这么多银子?”
如果要花这么多,靠他们自个儿也能办成。
这却是三老爷做主的,五奶奶也不好说什么,只是道:“王大人说了,不日便能谋了实缺,因此老爷才同意了。”
三老爷同意的事儿,三太太也不好驳回,何况这笔钱这样说来也不算白花了,一般纳监之后,要谋实缺也要花银子打点才行得通,否则等到老死也不见得能真正步上仕途。缓了一口气又问:“现如今你账上还有多少银子?”
五奶奶当即叫身边的嬷嬷去将账本取来,三太太看了又缓了一口气,五奶奶见她脸色好些了,才问道:“不知道七妹妹出嫁时,四婶婶是怎么随礼的?眼下十妹妹的好日子就要到了,咱们要不要比照着回了礼?”
明珍出嫁时,四太太是比照着前面明慧出嫁时,送了一份厚礼。三太太嘴角扯了扯,道:“等到时候再说吧!”
五奶奶见三太太这样说,晓得自己劝说无用,只能暗暗琢磨着,等明菲出嫁时,她自己再补上一份厚礼。因此按下不提,别的还能等三太太休整几日再说,而赵家下聘就在这两天。
“……咱们家在京都的人不多,初六平阳侯府下聘,太太要不要去四婶婶府上坐坐?”
明珠立刻来了兴致,嚷嚷道:“怎么不去?肯定要去的!”
三太太想到明菲的亲事,虽她嘴里时常说平阳侯赵家软弱,不敢有什么作为,很是看不起的样子。其实心里却十分在意,世袭罔替的功勋世家,对她们这样的人家来说才是真正的高门大户。
就因为四太太本是京都人士,有个姐姐在京都,四老爷没本事,她连出门交际应酬的机会都不多,却因潘夫人就给明菲寻了这样一门亲事,原就是她卡在喉咙里的一根刺。三太太的嘴角又扯了扯,想到这一路与王夫人同行,一切都是王家打点,王夫人又格外喜欢明珍,对她十分客气周到,她心里才觉得舒坦了些。
女儿高嫁固然是好事,然要在高门大户里生活的好,就难说了。何况,明菲也不过是嫁给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