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出了屋子,香桃就琢磨着道:”奴婢若是没记错,当初三奶奶送欠条给姑奶奶的时候,就说在十年内还清,眼下还有好几年才十年呢!“
明玉当然也记得这事,吴氏是在用欠条试探他们的态度,若明玉和颜悦色,就是不怎么和大房计较了,或者不会与他们计较,她才能进一步提出其他事。
这就是得寸进尺吧,楚大夫人他们一直以来可不是得寸进尺地步步相逼么?大房和他们走到今天,难道是楚云飞他们的错不成?
香桃也觉提到大房就膈应,将吴氏用过的茶杯收起来,顺口说笑道:”没想到二夫人还真要再给七爷办一场婚礼。“
说到这事真正叫人啼笑皆非。楚二夫人说要按照新婚那样办,老两口就在城里临时租了小宅子当做宇文氏出嫁上花轿的地方,还匆匆忙忙地给宇文氏办了一套嫁妆,让宇文氏改了姑娘装束。
接下来的日子里,有了总管,回礼的事明玉不比面面俱到。徐之谦找来的这位总管,从前就是做这个的,且一直在京都,对京都各家无比了解。后来因直言得罪了主子,一怒之下被撵出来。
徐之谦见他稳重实诚,却又不缺处世圆滑,便收了他做了个掌柜。楚云飞这里要人,他做掌柜不免屈才,因此推荐给了楚云飞。见了面,双方一拍即合,当即签下契约,走马上任第一天,就对外院管理提出一套完整的制度,拟好之后,送来请秦氏、明玉过目拿主意或修改。
有了总管,明玉大多忙着陪前来道贺夫人、奶奶们,当然,少不得还要择个日子邀请送礼的人来吃顿饭。还有顺哥断奶的事,总之她觉得她仍旧很忙。
当然,楚云飞也忙,一个月就回来了三次,在家歇了三晚上。
另一边,楚二夫人同样很忙,忙着往京都各家送请帖。
而直估那边,梅家的姑娘已定了亲事,交换了庚帖。因此,七爷这个时候把宇文氏娶进门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吉期定在了八月,这会子就把请帖散出来,二夫人还真有些等不得了呢!“香桃笑道。
在七爷婚事还没办的时候,倒是从淮安传来了一件轶事。
”……说是一对夫妻跑去寒山寺想找回自己的儿子,偏寒山寺根本就没有。那对夫妻在寒山寺附近转悠,四处打听,抱着侥幸希望能找到亲儿子。大约徘徊了半个月,走了上百家,半点儿消息都没。那对夫妻只得放弃了,准备回家的时候路过河边,瞧见宪哥在河边打水洗笔,挽着袖子,露出手臂上的伤疤,夫妻两口子见了,立即就认定宪哥是他们当时走投无路搁在寒山寺外头的儿子。“
韩氏轻轻抚摸肚子,道:”那对夫妻顿时抱着宪哥痛哭了一回,就要拉着宪哥跟他们走。宪哥哪里认得,说了自个儿的名字。又指着一处房舍说,他娘在里头。正好杜嬷嬷听见响动,跑出来瞧,可把杜嬷嬷吓着了,以为是拐子,要拐了宪哥去……“
那对夫妻见亲儿子不认他们,一时也没法子,又见宪哥穿戴还体面,身边又有嬷嬷服侍,就当是亲儿子真没找着,只要儿子过得好就罢了。
谁知,杜嬷嬷带着宪哥回去后,有附近的老百姓说出明珍吸食火麻的事,又说宪哥很可怜。小小年纪什么都做,因家里请不起先生,又无钱送他去私塾读书,只能得闲偷偷跑去私塾外头偷听。
夫妻两听了一惊一乍,万一儿子染上了怎么办?又暗暗寻访两日,果然如附近百姓所言。宪哥体面的衣裳也就两三套了,一日不过两顿饭。虽杜嬷嬷对宪哥好,都把好的给他,让他先吃饱,可宪哥还是面黄肌瘦。
这对夫妻从前家里艰难,如今倒是过得去,至少盖了新房,又置办了田地,还在小镇开了一间杂货铺。不管怎么样,总比明珍这里的日子强些。请得起先生,也能送去略好些的书院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