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即便静悟师父不晓得到底是陈家那位姑娘,只要找庶出,就算赌一把,赌准确的几率就更大。
韩氏又道:“当年的事,两家压了下去,再者两家的声名摆在哪儿,相信的人不多。那静悟师父晓得那姓王的为人,哪怕是风声,她也坚信那是事实。”
说着吐了一口气,韩氏道:“这位静悟师父不简单,不晓得是与生俱来,还是后来家里出了事,突然间就成长了,她年纪也不大。”
明玉之前是没想到这些,见了那位静悟师父后,心情就沉重,如今愈发沉重。韩氏看着她,轻声道:“她若求的是我们不助王家倒也没事,她自家深受其害,想必也不愿看着其他人也深陷其中。事儿发展倒眼下,也没有对咱们不利的事。她在妹妹跟前暴漏了身份,咱们也算是捏住了她一个把柄,至少在那姓王的没有从牢里出来之前,她不会做出对咱们不利的事。妹妹也别忘了,文大人可是个难缠的主儿。”
说着叹了一声,问明玉:“她在你跟前坦白了这些事,你可对她说了什么没有?”
虽然当时在静悟师父身上感觉不到敌意,明玉心里到底有几分警惕,听见韩氏问,摇摇头道:“她说我听着罢了。”
后来察觉到她无形中的威胁,明玉更不可能在她跟前说什么。但她多年不开口,却能练就这样的本领,委实不得不叫人佩服。
“徐小爷安排的那位姑娘呢?”
明玉摇头:“她没说,我也没问。”
韩氏赞同地点了点头,一旦问了,也就暴漏了。顿了顿道:“想必徐小爷会找到那位姑娘,就是不知……这位静悟师父身上戾气太重,对王家的恨意更重,为了报复王家怕是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
明玉蹙眉,韩氏的意思……
“人一旦被逼急了什么事儿做不出来?虽徐小爷安排了人暗中盯着,难免有疏忽的时候。”韩氏语气沉重了几分。
不知为何,明玉还是觉得静悟师父不会做得这样绝,“既然有疏忽,说不得那姑娘趁着夜色早就离开京都了。”
韩氏道:“但愿如此,好在徐小爷在那姑娘跟前也没露面。”
说着又忍不住一叹:“没想到明珍的性子会偏执到如此地步,真正辜负了静悟师父姐姐的一番好意。”
明玉垂下眼帘,盯着茶碗里沉下去的茶叶。想起从前在淮安,每一次那姓王的来了陈家,三房上下皆欢喜,而一向遇上明玉总要挤兑几句的明珍,在那姓王的来了之后,也会收敛收敛。
想到这里,明玉缓缓吐了一口气,说到底明珍也是个女人。
过了片刻,韩氏谨慎地道:“那静悟师父说的这些事,咱们晓得就罢了,暂且别告诉五嫂他们。”
明玉点头,之前虽犹豫过,但现在却不能犹豫了。就算不喜那静悟师父,归根结底,青桔的死却要在姓王的畜生身上讨回来。
“家父素来不喜那畜生这般的人,文大人既然定了那畜生的罪,即便那畜生自个儿认了,他也要找出证物来。只是,静悟师父一家是不是被冤枉却难说清楚,我们只要留意着她别把我们牵连进去就够了。”韩氏说着,目光一闪低声道,“就算王贵人生出皇子,大概也只能救那姓王的一条命罢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而静悟师父宁愿出家做姑子也要活着,就为了看着那姓王的死。韩氏也想到这些,道:“静悟师父必然也想到了,有些事不是我们出面就能解决的,家父不必担心,平阳侯赵家武将出身,子弟皆行伍,处事低调,与王家素来没多少交情。阿菲虽嫁了赵家,两家来往也不像亲戚那般紧密,何况,只要阿菲不求,赵家长辈也不会出面。”
告别韩氏,太阳已偏西,韩氏将明玉送到垂花门,方想起问道:“妹妹这么急着找我,可是你家里又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