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1 / 3)

“只是,不晓得外头传开了没有?”明珍抬头看着王夫人,急得嗓音都变了,“若是传开,相公以后还如何出门见人?他若不喜欢家里的,有喜欢抬了进来有什么不好?娘,我……我……”

说着又哭起来。

只见一位婆子匆忙从外头进来,一脸慌张,顾不得见礼,急道:“恐怕要闹出人命!”

明玉午睡起来,就听得落英、落翘、菊影等几个偎在西窗下低声说话。个个皆是心戚戚的神情,见明玉从里间出来,落翘迎上来就道:“幸而姑奶奶、六奶奶一早就回来了,今儿午时药王庙里发生了一起命案!”

明玉心头一惊,她们今儿出门目的地并非药王庙,徐之谦只不过叫她们从药王庙那条路绕去普济寺。普济寺距离药王庙并不远,那条路比较平顺,大多数去普济寺的人,都会选择从药王庙绕过去。她们在药王庙后门下了马车,略作停留便上了车,并不曾进去……

如何就闹出人命?不管他们打算怎么教训那姓王的,这也绝对不在他们谋划之内!

“从哪里听来的,别浑说!”

落翘见明玉不信,愈发郑重地道:“奴婢不是浑说,这会子已传开了,听说许多人都亲眼看见,那出事的人浑身是血!”

☆、第一百八十章

说起这位文大人,明玉也略有所闻。这位文大人虽出身清寒,却生的风流倜傥,年纪轻轻便就是两榜进士,先帝十分欢喜,欲要把妹妹仪和公主许配与他,招了他做公主驸马。满朝文武百官皆贺喜他时,他却大哭起来,说先帝要他做不仁不义不孝之人。

先帝问起,方知他家境清寒,母亲常年卧病,家里农务只父亲一人,为了让他安心读书,又有人照顾生病的母亲,便小小年纪就成亲,娶了童养媳。虽那会子母亲已病逝,媳妇是乡野村妇,却服侍母亲多年,又为母亲送终。他如今功成名就,却不能做那忘恩负义的陈世美。先帝感动其心诚,不是那等趋炎附势之辈,愈发喜欢这位文大人,仪和公主自是另配,文大人虽还是个小小的六品官,却是先帝钦点的御史大人。

这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却在民间流传甚广,赞美其不忘本的也有,说起迂腐的也不少。明玉曾经在一本杂记上也读到文大人的事迹,初初亦觉这位文大人是个可歌可敬的人物,可如今文大人的妻子却不是当初那位童养媳,那位童养媳,二十多年前就没了。文大人后娶的虽不是公主,却是寿伯侯府嫡出二小姐。据说,文大人那位童养媳,在文大人成为钦点御史第二年就被一场病魔夺取了性命,世人皆说那是个没福气的。

在明玉看来,这位文大人同样仍旧是个人物。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他的出身娶个公主回去,就没他说话的份儿,一辈子只有附小做低的份儿,拒绝了先帝赐婚,可能会因此得罪圣上,但便是圣上真生气,也不会把他怎么样,毕竟他是占理的一方,且先帝并非昏君,是个十分明理又开明的皇帝,往好的方面想,他因此还能获得不错的声名。依着他的出身,便是两榜进士,没有背景又没有银钱打点,这仕途未必走得顺。结果自然是往好的方面发展,他得到了先帝器重。结果他的媳妇是没福气,一病死了,他年轻,还没有儿女,自然是要再娶的。这个时候仪和公主已嫁了人,他的目光放到了皇太后的娘家寿伯侯府。

最后的结果,名利双收,说他是个人物,是他在先帝赐婚的瞬间,便把这些都想到了。虽然与他而言是二婚,可他是先帝能看上的人,后来的婚事还是皇太后做的主。他没有儿女,寿伯侯府的嫡出二小姐嫁过去,好像还捡了个大便宜。

明玉也没想到会闹到这位文大人跟前去,虽心头对这位文大人褒贬各占一半,毫无例外,在名声方面,这位文大人看得比王家还重。他娶了寿伯侯府的嫡出二小姐,五年只得一女,文夫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