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如期举行。那时明玉并不在京都,却也晓得,一共选了一百零八人,并非全是皇帝的妃子,绝大部分都是宫女。但宫中后妃位大多空着,圣上如今也不过两位皇子,一位公主。公主是皇后所生,两位皇子的生母皆是宫女出身。王贵人如今有喜,顺利生产,封妃是迟早的事,王家还真是越来越显赫了!
明菲对这个消息也感到吃惊,想必之前并未听说。回过神,就朝杜嬷嬷道喜。杜嬷嬷脸上多多少少也有些喜色,她是明珍的陪房,如今是王家的人,王家出了个贵人,王家的下人走出去比一般老百姓不晓得强了多少倍。
只是,笑容很快在杜嬷嬷脸上消退,迟疑片刻,望着明玉问道:“不晓得三太太、十四小姐怎么样了?”
三太太的情况并不好,那次因明珠的事,气得老太太病了一场,三老爷回去后她有说了些混账话,气得三老爷踹了她一脚,在床上躺了半个月才下床,后来整个人便不怎么清醒了。
杜嬷嬷脸上的担忧倒不像是装出来的,只是,明珍果真想着三太太,又不是不能打发人回去看。
“三伯母在老家养着,身边有钱嬷嬷照顾。十四妹妹早已从家里搬了出去,住在老太太的庄子上。”
杜嬷嬷听着就忍不住叹了口气,道:“终究是把十四小姐害苦了……”
尚未说完意识到说了不该说的,忙打住话,起身福了福:“这般奴婢就告辞了。”
明玉让落翘送她出去,杜嬷嬷一走,明菲就将帖子拿了起来,翻开瞧了瞧,上面竟是明珍的笔迹。不由得想起个把月前,出门做客碰见的明珍,再想想明玉说起明珠的现状,沉声道:“也不晓得是如何就把十四妹妹牵连进去,话说回来,王家那位李姨娘倒是了不得,她们母子离开京都没多久,王夫人病了一场,对外只说是记挂着孙子才病了,那位李姨娘就顺理成章管起王家内宅庶务来。妹妹也晓得,当初她坚持要回去,说辞便是咱们老太太想见见重外孙。”
便是一个孝道压着,宪哥于陈老太太来说,隔了三层,王夫人才是他亲亲的祖母,不管是什么缘故,少不得要让明珍落得个不体恤婆婆的话来,又让外人觉得陈家不通情达理。倘或宪哥有个三长两短,王家势必要将矛头指向陈家。即便,王夫人并不喜欢这个生辰不好,身子骨也不好的孙子。
“不晓得三伯父的事怎么样了?”来了京都,是该去拜见娘家的长辈,只是,她们才来,楚云飞也才回来,又天天儿忙个不停。
“三伯父的事并无大碍,你又不是不晓得她的能耐,五爷如今也捐了个官。”
想必又是明珍让王家出面解决了,到底是自己的爹,不可能见死不救。何况,倘或没了娘家作为依仗,只怕明珍在王家的日子也不好过。终究还是在为自己打算……
明玉的目光不由落到请帖上,明珍亲自写了帖子,不晓得又在打什么主意。
“……去年、前年,她也下了帖子请我,我都推脱了没去,十三妹妹不去也罢。我们姊妹关系不好,只怕晓得的人也不少。送一份礼表表心意就罢了,总之离她越远越好。”
明玉道:“我也没想去,只是……十四到底是她的亲妹子,如今老太太尚在人世,至少还有个栖身之地,不晓得以后……好在还有五爷、五嫂。”
五奶奶贤惠,不会不管明珠,五爷为人正直,也不可能丢下自个儿的亲妹子不管。只是,她们在淮安的这两年,三房对明珠几乎不曾过问。三太太起初不好,想必五奶奶也打算回淮安的,后来也不晓得因什么缘故,五奶奶、五爷都没回去,三老爷既然没事,五爷也捐了官,真正要回去的时候,大概也只有陈老太太……
“说不得这就是命吧,宪哥分明养不活的样子,如今才五岁,说是已读完了《千字文》,王大人甚是欢喜,家里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