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本来还担心,秦氏到了南京,故地重游会令她想起从前而陷入悲痛,结果恰好相反,秦氏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外出游历的旅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
南京,与秦氏而言,好的记忆多过哪些不好的记忆吧。她能这样坦然,明玉才真正松了口气。
说了一会子话,外头有人进来禀报:“夫人打发轿子来接了。”
恰好,王福他们也把给杨家预备的礼品搬来了。
杨二奶奶就起身请秦氏、明玉和跟来的人都过去。
周嬷嬷道:“这里还要收拾收拾,奴婢就不去了。”
落英、菊香也要留下。
杨二奶奶略想了想,道:“这样也成,这里离了人到底不放心,好在不算远,一会子我吩咐人送一桌席面过来。”
周嬷嬷忙推辞:“奴婢瞧着厨房已备了食材,随便做些吃了就完了,实在不必这样麻烦。再者,我们坐了船,也吃不下多少东西。”
周嬷嬷执意,杨二奶奶也不勉强,热情地请秦氏、明玉过去。
虽然安排了轿子来接,实则上了轿子也没走多久,等下了轿子,已到了杨家内宅。明玉抱着衍哥下来时,秦氏、杨二奶奶已先一步下来了。只见杨二奶奶朝一位约莫四十七八的妇人走去,恭恭敬敬施了礼,道:“儿媳将楚夫人、楚少夫人接来了。”
秦氏却站着远远地看着那位夫人,不用想也晓得那位便是杨夫人了。杨夫人年纪比秦氏大,体态丰腴,穿着苍青色福字对襟褙子,石青色素缎襦裙,简朴中透着几分精明严厉,也定定地望着秦氏,仿佛没听到杨二奶奶说话。
杨二奶奶又说了一遍,杨夫人忙用娟子拭了拭眼角,笑着几步走到秦氏跟前,握住秦氏的手,喜极而泣道:“可算是见着妹子了!”
秦氏亦红了眼眶儿,笑着连连点头,“姐姐一向可好?”
杨夫人连说了几个“好”字,“……细算起来,咱们快二十年没见面了,总觉得你还是从前的模样,今儿见了竟不敢认。”
二十年有多久?明玉才十七岁,二十年足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杨夫人与秦氏叙起旧来,才说了几句,杨二奶奶就笑道:“娘快请婶婶屋里坐吧,这会子外头地气热。”
杨夫人恍然大悟,携了秦氏的手朝抄手回廊上走,又一边和秦氏道:“这位是我二儿媳妇……”
也才想起明玉来,忙顿住步子,扭头就瞧见模样俏丽的年轻媳妇,秦氏就介绍道:“这是云哥媳妇。”
刚才她们两人说话,旁人插不上嘴,这会子说到自己。明玉忙得体地施了礼,杨夫人虚扶一把,就顺势携了明玉的手,一手牵一个,笑道:“咱们进了屋慢慢说。”
绕过回廊便是杨夫人的正屋,立在门口的一位穿戴与杨二奶奶大体一致,年纪略大的杨大奶奶就迎了上来。进了屋,杨夫人才松开明玉的手,请秦氏去榻上落座。
杨二奶奶亲自搬了一张椅子让明玉坐在秦氏的右下角,杨大奶奶亲自倒了茶送到秦氏手里,少不得又彼此做了一番介绍。因杨二奶奶与明玉已说过话,似是亲切些,因此杨二奶奶就和明玉说起话来,杨大奶奶在杨夫人、秦氏跟前伺候。
等说了一会儿话,就有婆子进来禀报:“四位小少爷、两位姑娘下学了!”
杨夫人立即叫带进来:“有客来了,叫他们先来见客,一会子再去见老爷。”
幸亏预备了见面礼,等六个年纪大小不一的哥儿姐儿进来,秦氏和明玉都给了见面礼。杨夫人、杨大奶奶、杨二奶奶也给了衍哥见面礼,只是明玉没想到杨家孩子小辈的这么多,四位小少爷自是孙子辈的,两位姑娘,其中一位也是孙女,只是年纪小,模样没长开。另一位大概十四五岁,模样清丽脱俗,穿着打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