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两人又捂嘴笑起来,虽没新人在,屋里也喜气洋洋。两位堂叔夫人,更是对韩氏赞不绝口,只是,说得未免有些太过,大有奉承的意思。姨太太听着不觉蹙眉,问四太太什么时候回老家,四太太晓得姨太太的意思,虽韩家的女儿口碑很好,过了出阁的年纪,也丝毫不损她的声誉,一致认定是韩大人太顽固执着。可到底好不好,也不能凭短时间所见所闻下定论,总要观察些日子。
两位堂夫人听姨太太这样问,也望过来,四太太笑道:“十五还没出阁,我现在不急着回去。”
果真能独当一面,她才能真正放心。倒是四老爷,四太太想着就头疼,结交的那些酒友,没有益处,说不得还要惹事。也不晓得受了那个人的怂恿,昨儿夜里,竟又说起谋缺的话,四太太说家里没有多余的银钱,他竟盯上了儿媳妇的嫁妆。
韩大人夫妇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按照规制预备了一百六十四抬嫁妆,还不算陪嫁的庄子、铺子,现银就有八千两,四季衣裳,金银首饰,古董玩物,一应家什皆不是平常东西。虽包括了当初陈家下聘的聘礼,但韩家预备的也超出了聘礼的两倍有余。
当初议亲,韩大人见过陈明贤就点头答应,聘礼、嫁妆皆没商议。用韩大人的话说,他嫁女儿只看女婿本人如何,其他都不要紧。
这些都不论,即便儿媳妇不是才过门的,也没有动用儿媳妇嫁妆的理儿!四太太如此反驳,四老爷却说,“还有一个法子,说来不过亲家老爷一句话罢了!也无需什么银钱……”
气得四太太差点儿摔了茶碗,四老爷竟又说,这点儿能耐也无,娶个高门媳妇做什么?还不如娶个门楣低的,没得以后公婆反要看儿媳妇的脸色过日子。
气得四太太一时无言以对,半晌才冷笑道:“老爷若有能耐,做了一品大员,谁还敢给你脸子瞧?”
少不得又吵了嘴,闹了半个时辰,四老爷怒气冲天去了后花园。今儿一早,四太太打发人去请了两次才起来。
姨太太见她脸色不好,低声问了一句。
四太太轻轻摇头,强作笑颜,姨太太心中一涩,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笑道:“我倒想着你一直住在京都,咱们姊妹也近些,只是老太太身边也离不得人。”
大堂夫人笑道:“这倒没什么,老太太身边还有她大嫂呢,这么些年,一直是老四两口子在跟前尽孝。也莫怪老太太最喜欢你们两口子,眼下你大嫂在身边,贤哥仕途才起步,就是不回去,老太太也能谅解,不会怪你们。只是,到底也该在跟前尽孝。”
陈明贤夫妇拜见了四老爷、两位堂叔老爷、姨老爷以及赵承熙等,从外院大书房出来,陈明贤脸色就变了,眼底更多了几分无奈,韩氏秀眉微蹙,抬头恰好迎上陈明贤歉然的目光,脸上一热,忙垂下头,低声道:“妾身没事。”
陈明贤松了口气,却不晓得该说什么,遇上这么一位想什么就是什么的父亲,他即无奈又无力。可身为儿子,哪里有斥责长辈的理儿?
耳边传来韩氏轻浅婉转的声音:“父亲大人肯管教妾身,也是为妾身好,夫……夫君不必放在心上。”
一声“夫君”让陈明贤颇不自在地红了脸,又恐被发觉,咳嗽一声道:“我送去你去太太哪里,你若觉得闷,就和十妹、十三妹妹、十五妹妹说会子话,我这三位妹妹性子都好。”
韩氏轻轻点了点头,从大书房到后宅,本来距离不算远,却好像一时半刻都到不了。一时之间,陈明贤又找不到话说,沉默的气氛,让这一段路显得更漫长似的。韩氏主动说起话来:“十妹妹稳重,十三妹妹性子活跃,十五妹妹性子温柔,这三位小姑的性格还真是差别极大呢!”
陈明贤微笑起来,脸上不由得扬起骄傲,嘴里却道:“你才认得她们,到也说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