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晚辈,长辈受罚不管什么情况,都不好说出来。五奶奶见她欲言又止,反紧张起来:“我婆婆怎么了?”
大奶奶一脸为难,半晌才道:“也没怎么,老太太最爱礼佛,不过让三婶婶抄经文罢了。”
大奶奶看起来虽不像撒谎的样子,可五奶奶不疑心也不可能。明珠的事,老太太如何会不生气呢?想到这里,忙又问:“十四妹妹如何了?”
大奶奶更觉难以启齿了,三太太母女三人,除了三太太,明珍、明珠才到家时都几乎没了人形。眼下十五妹妹明芳都及笄要嫁人了,明珠的婚事却没着落。这也就是罢了,当初王家迎娶陈家三房七小姐明珍,其盛况苏州、淮安两地人哪有不知的?陈家的女儿不好娶,只是聘礼也不见得能拿得出来。如今陈家又多了个侯府少奶奶、年纪轻轻就进士出身的陈明贤,与王家结了姻亲,眼下又与韩家结了姻亲。能拿得出聘礼的大抵也只有商户,可商户地位低,只怕陈家也不肯,即便陈老太太放了话出去,只要寻个家户清白的,可也没人上门来说亲。
再者,要求放得这般低,也疑心是不是这位要议亲的女儿有什么问题。
这会子屋里还有客人,大奶奶不好细说,只含糊道:“大家都好,十四妹妹病了一场,不过眼下也养好了。”
她犹豫反而让五奶奶不安,但也明白大奶奶的意思,只叹了一声道:“十四妹妹回去,若能得老太太做主就好了。”
大奶奶闻言怔了怔,愈发肯定她们在京都出了事。依着大太太的说法,倘或不是出了事,三太太哪里肯回去?明珍嫁了王家,必然也要给明珠寻一门与王家不相上下的亲事。可事态发展却更好相反,明珠如今要议亲都越来越难。别说与陈家门当户对的了,就是低一些的也不好寻。
总不能,让陈家低下头求别人来娶明珠吧?
“你也别担心,陈老太太说了,十四妹妹的婚事,她老人家会做主。再说,十四妹妹病了一场,竟比从前沉稳了,性子也好了呢!”
她受了那样大的打击,能活下来就不易。想到这里,五奶奶不由得看了一眼正和明菲坐在西窗下说话的明玉。明珍、明珠两个,对明玉总怀着敌意,可明玉却救了明珠一命。然而,明珠到底能活多久?即便回了淮安老家,也不晓得未来会怎么样……
康二老太太吃了午饭,不久就告辞回去。大伙将她送上马车,目送马车出了角门,才回到四太太正屋。
“韩夫人竟然将康二老太太请了来,我也未曾料到。”姨太太捧着茶碗,不仅感叹。
韩家的姑娘嫁给陈明贤,若论起门楣,算是低嫁了。来铺床的有福之人,来头也不小,娶了这位韩家的姑娘,真不晓得到底是福是祸呢。
姨太太不由将目光落到四太太身上,四太太只看一眼姨太太,就晓得姨太太心里想着什么,笑道:“我原打算,等贤哥成亲,阿芳出阁就回老家去。贤哥到底年纪不大,有个能干的媳妇帮他,我也放心。”
姨太太不觉就想到上午四老爷闹出的话,她是明白四太太的心,这辈子跟着四老爷没少吃苦,对庶出子女好,可终究气四老爷沾花惹草的风流性子。四老爷又气她凡事都独揽大权做主,儿媳妇还没娶进门,就闹起来,真长久住在一块,不晓得还要闹出多少事。可四老爷也委实糊涂,真叫他做主,这一房怕是早就完了。
至于韩家的姑娘,独立门户,是绝无问题。贤哥仕途若得韩大人指点,也只有益处没坏处。反而是四老爷,留在京都才真叫人不省心。
说到这事,就叫人不快。可没想到还有一件叫人不快的事,王家来接李玉真的人,不但没将李玉真接走,还要求见一见陈家从淮安来的人,要问问明珍的近况。
四太太才知王家来了人,可听着蔡姨娘的语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