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

让受害者变得不完美,给加害者增加泪点痛苦,从而削弱加害者本身的可恶。

欣欣演的是加害者。

她觉得没必要给加害者寻找借口,这样做对真正的几个受害者不公平,而且还很残忍地揭开他们家人内心的疮疤。

编剧却觉得这是电影。

是电影而不是纪录片,那么就需要适当改编,坏人若是太扁平太写实体现不出深度。

于是欣欣就提出把体现加害者良心未泯的片段适当删掉一部分,增添几个杀人后听经,进寺庙拜佛的镜头。

凶手听完经,拜完佛,看似后悔愧疚,但依然会继续杀下一个。

观众能意识到她不是真的良心未泯。

而是变态中夹杂了一重虚伪,显得更坏。如此,深度有了,受害者那些莫须有的“缺点”也可以去掉了。

钟元第一次见查欣欣跟人辩论,竟还辩赢了,傻白甜不再像二傻子。

这种感觉太新奇了。

从前她拍戏也很努力,跟那些演技不及格又事多耍大牌的艺人相比,欣欣工作态度一直都很好。

合作过的剧组基本都夸过她。

她演出的角色也可以拿到七十分。

若要人夸演技好,角色演得深入人心,就属实昧良心了,合格了,偶有亮点,但还不够动人深刻。

钟元是外行。

在拍角色和以往的角色区别在哪儿,具体的她也说不上来。

就觉得听了这番话,欣欣似乎从不动脑只演出角色表层进化到可以看到角色内心了。

若以修仙等级看,大概就是炼气到筑基的变化。

她开始主动思考,开始细究角色的行为动机甚至整个本子的不合理处。

当一个人开始思索……

不管思考的方向对不对,都说明她长进了。

而刚跟编剧沟通完的查欣欣也立马看到站在群演里的钟元。冷沉阴郁的脸上,双眼唰地就亮了,她小幅度挥了下手。

又觉得不够热情。

立马两只手都挥了挥,只是沉浸在角色情绪的那张脸确实有种淡淡的死感,显得表情和动作脱节得违和。

“元姐!”

“前几天发现了一家老字号糕点铺,你说要来探班,我一早就叫人买了。走走走,下一场戏没我,咱们上车说话去。”

“看不出来嘛,你还敢跟编剧大吼大叫了。”

查欣欣不好意思地抿了下嘴角,再噘嘴,又迅速松开,抿成一条直线。

“导演让我不要收着,要彻底释放角色的黑暗面。下戏也要尽可能模仿角色的易怒暴躁,搞得我在戏里耍狠后下戏了脾气也有点控制不住,她还让工作人员配合,时不时跟我吵一吵,我今天一个没忍住就跟编剧嚷嚷了。”

“但我没乱嚷嚷,我是真觉得这样不好,如果不知道是真事改编就算了,知道后总觉得这么演特别对不住受害者家属,我心里很矛盾就很难入戏。”

钟元点点头。

竖起大拇指,毫不保留地夸她:“你争得对。你看,你的理由和更改方案已经赢得了编剧和导演的认可,不是吗?欣欣,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棒的演员。”

查欣欣被夸得很不好意思。

挠了挠脸颊。

吞吞吐吐道:“我没想那么多,只是看育儿书上讲父母给孩子足够多的爱时也要干出自己的事业,这样孩子才会有样学样,好教一点。我……我是妈妈,当然要以身作则呀。”

钟元心里有种长辈才会产生的诡异欣慰感。

就是吧

“你这凶神恶煞的表情真的跟软塌塌的语气很不搭,不回家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