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差不多,但腊八粥是有钱人才吃的,红枣腊肉各色豆子寻常人家都只能凑一二样。
且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但长青县的老人孩子许多都活不到那个时候就被冻死了,今年交了那么多粮食上去,大家心里其实也有数,恐怕爹娘儿女明年春天就见不着了,所以尽管日子艰难,为人父母儿女,总是愿意把家里还剩的口粮拿出来,让大家一年到头至少吃一顿饱饭。
百病汤就是这顿年前饱饭,就是家家户户都出一斤糯米、一斤白米,再出一斤自己家有的菜,再一起去外边捉点儿野鸡什么的,加上盐巴一锅炖得稀烂。说是吃下去冬天就不会太冷,也不会生太多病。
胡里正说要做这个,乡里很快就同意了,就是今年村子周围实在没有太多野货,兔子野鸡什么的,都是小东西,人还能去拼一拼,但今年这些东西已经被打完了,再要吃肉,要么去城里买,要么去更大的林子里打,但老林子里可能有长虫,不是专业猎户根本没人敢去。
胡里正听了就想起楚家飘过来的肉想,想着要是去楚家要一点那肉不是马上就走了吗?但他本人张不开这个口,而且杜容和这个姑爷看起来也不像随便让人占便宜的人。
想了想,他就说:“楚家的祖坟还没来得及主,我翻了翻日历七天后就是黄道吉日,要是耽误这个日子又要等一个月。不如今年乡里帮把手,不让他们再花钱请人回来,只要出出两只鸡两只鸭就行,你们说,如何?”
这个时候,外边也找不着什么好差事,乡里抽一些人出来干活儿,倒是十分容易。大家一合计,都觉得划算,于是又找了十个风评还不错的老实汉子,打算第二天早上就去修楚家的坟。
至于怎么跟楚韵说,这事儿还得让胡家人出面。胡里正年纪渐渐大了,于是就把这事儿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胡大爷。
胡大爷就找杜容和,楚韵虽然厉害,但毕竟是个妇道人家,祭祖修坟这种事,从古至今都是跟男人商量的。
杜容和听胡大爷说了,马上就明白丰年乡是找不出肉了,这么穷酸的地方,竟然还能说得上是周围过得还不错的乡村,他叹了口气,道:“说起来我和内子成婚,还不曾在乡里宴客,按理,新娘子出嫁都要在娘家摆酒席,但她走得匆忙酒也没摆成,干脆这一回大家忙完楚家坟的事,抽个好日子,乡里都过来一起吃一顿饭,就当来喝喜酒了。”
胡大爷让他一说也想起来了,想说乡下人没这么讲究,不摆酒的人多了去了,可一看杜容和通身气度非凡,要跟这样的人说不,那他还真有点不敢,于是便点头应了下来,只是道:“那要不要请楚大伯?”
楚老太爷有好几个亲兄弟,但都不在丰年乡。像楚家这样祖上阔气过的人家,儿子女儿最后都是瓜分完爹娘遗产,然后各居一方的。
不过楚家大老太爷和二老太爷祖上都不怎么争气,拿着分了最多的家产,跑出去胡天胡地,娶了不下七八房小妾,通房丫头庶出儿女跟猪下崽儿似的一个个往外冒。
两个老太爷后来都是靠着卖儿子卖女儿过日子,顿顿大鱼大肉,把子孙卖得就剩一两个传宗接代的才收手。楚大伯楚二伯就是因为这个留下来没有被卖掉,两个早年为了成功留下来,互相捅了对方不少刀子,明里暗里看对方不顺眼,不过爱好倒是差不多,就是结交一些侠客。
楚老太爷的爹因为是小儿子,亲娘没事儿便说“以后家里都是哥哥的,你爹走了娘和你遛弯饿死了知不知道?”,所以三房一直很努力,最后靠着一层家产也挣了不少,只是拨乱反正太过,最后酸掉了。加上又生逢乱世,三房这才慢慢败了。
谁知道楚习文能从小念书?最后还当了官?
两个堂哥哥一穷二白,每天饿着肚子吞气吃,看着很不服气,都想,凭什么什么苦他们都受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