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种子,肯定有,谢谢妈妈。”楚韵珍惜地把种子收起来,她也不知道里边有没有辣椒有没有番茄,但不管种出来的是什么,她都决定,之后它们就叫茄椒了。

何妈对楚韵这么好,李二看了就笑:“你们家妈妈儿也太会惯孩子,楚二都多大了,还哄孩子似的。”太肉麻!

但到了丰年乡,李二也没这话了,丰年乡可不是什么好地方,蝗灾才过去四年,今年赋税也重,好多地都一片荒芜,许多人都衣不蔽体在田里找老鼠吃。

丰年乡有楚韵送回来的粮种和钱财帮助,日子过得要好一些,够人不死。

九月,秋高气爽,胡里正这时正带着一家老小在篱笆扎的院子里捣梨子,灾年过去,山上的野梨又结了不少,他打算再摘一些兑在水里给村民分一分,沾个甜味儿。

胡狸娘毛手毛脚跑进来说:“阿公,韵姐儿回来了。”

第155章 连土都要

胡狸娘是楚韵在乡下的玩伴,说是玩伴不如说是楚韵作为穿过来的大姐姐,一直在帮着胡家看孩子。

胡里正呢,看楚韵和老太太两人可怜,于是经常在家里团个锅巴让她端回去,一日三餐,有了这个打尖儿,便也饿不着了。

楚韵要上京嫁人,胡狸娘是最反对的,她舍不得楚韵走,在家抱着胡里正大腿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最后是被亲娘步大娘灌了碗醪糟水醉睡了,为了这个胡狸娘在村里嚎了几天几夜,所以小姑娘正值青春年华,却没有婆家登门了。

大家说:“小狸花还是孩子呢,哭得那样儿,黄皮子似的,可怕得嘞,谁敢讨回来?”

胡里正愁得胡子乱翘动,也想,要是楚韵和楚家老太太在就好了,楚老太太说读书可以明理,可惜祖孙两人都走了,胡狸日渐野性大发,也不知自己能不能看到她出嫁了……

乍一听楚韵回来,胡里正和步大娘都又惊又喜,虽然京里富裕,出去的人几乎都不会再回来,但楚韵一直是特别的小孩呀。

自从春天收到楚韵托人带过来的粮食和肉,他们就有预感了,但也没想到人会回来得这么快。

步大娘擦擦手掏出钥匙去开楚家大门。

楚韵不在,楚家老宅都是他们在打理。

杜容和在路上也在观察丰年乡,丰年乡在关中,村民住的不是窑洞,是青瓦灰墙的小砖房,次一点的人家住茅草棚、吊脚楼、泥房,要在他娘眼里,这等地方自然是连猪圈都不如,但杜容和一路上走过很多乡村,比较起来,丰年乡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坏的,乡里离长青镇很近,行人虽然穿得灰扑扑的,但看着精神都还不错。

他是包衣旗人出身,出门在外还是有几分心得。

李二就不一样了,他一直在文人堆里打转,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所以一下地就踩到了牛粪。

路边等着驴子马拉屎的小孩子可惜地啊了一声,李二少爷也短促地叫了一声,他长这么大脚上还从来没沾过粪便,但二十多年间养成的习惯最后让他露出了一个扭曲的笑容。

楚韵道:“难怪你发财呢,这职业操守,牛马来了都得掉头走。”

李二浑身僵硬得都不敢动,杜容和在一边幸灾乐祸地看着,道:“该,让你孔雀开屏,让你花枝招展,让你西子捧心……”

李家仆想要跑过去给少爷脱鞋,跑得更快的是三娘。

三娘耳朵和尾巴都甩起来了,看起来跟瞅见牛粪跟人看见炸鸡翅差不多。

杜容和看苗头不对,立刻疾言厉色叫住三娘:“你是我的狗了,你看着牛粪就要在心里想,这是大米饭这是大米饭,看见大米饭时就反过来,想这是米共田这是米共田,知道吗?”

三娘作为一只狗,也有狗的尊严在,狗就是喜欢吃米共田,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