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1 / 3)

“之后,那户人家把责任怪罪于她,不同意她出户再嫁。她娘家只有一个大兄,也说不了甚么话。否则当初也不会十银就买了她给人家冲喜。”

“那户人家天天折磨她,据说饭食也是不够的。在她和二兄走之前,我也是听说过这个命苦的妇子。可是不知道她和二兄甚么时候勾搭在一起,还哄得二兄一句话都不留给家人,就跟她一起出走了。”

私奔?前汉王朝,有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之事。开始时文君之父是为蒙羞,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却又不能不顾自家娘子。当文君穷困时,只得再接济。虽说后来司马相如发达了,文君之父也接受了他,肯定了女儿的眼光。但是当初左邻右舍的眼光和闲言,文君之父估计一辈子也难以忘记。

现如今许二郎和寡妇私奔,也不知道当时许三郎一家是怎样渡过来的。

“我跟着胡子阿叔去了管事那的大商行,借用他家门前的位置做买卖。看见二兄在帮忙搬卸货物,我上前确认。二兄扭头就走,他说羞于相认。”

“我扯住他不放,让他给我说清楚。后来管事见我俩是认识的,卖了个面子,许给二兄半天假。”

“后来,二兄带了我回去,他在长安租住的地方。那是一个不大的院子,里面住了四五户人家,吵吵闹闹的。”

“二兄带我进了他住的屋子,里面有一个妇子背着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娃子迎上来,问二兄今天怎么如此快下工。”

“二兄搓着手指,悻悻的说这个三郎,让我叫阿嫂。我不愿二兄为难,叫了阿嫂。那妇子脸色苍白的说,阿叔慢坐,我去做些吃食。就急忙背着孩子走出去了。”

36.二郎痛哭三郎藏银

“那时候,我才知道,二兄在那寡妇未嫁时,就见过几次面了。后来居然还在同一个村子里,看到那寡妇被自家阿婆拿点着的柴火戳手臂。二兄怜惜她,好几次偷偷的给她塞蒸饼。后来一起,寡妇对他说自己是活不下去了,准备哪天撑不住了,就一头挂在那家。”

“二兄一时脑子热,就带着人走了。后来清醒过来,也不敢回家了。因为这妇子没有户籍,他们也不敢住庐,再加上身上没有甚么钱,又害怕被捉回来。”

许二郎那时是很怜惜那妇子的,可清醒过来,加上一路的担惊受怕,心里更是想念家里了。可是如果往家去,这妇子肯定是活不成了。最后还是不忍心,再说自己已经把这妇子给睡了,说不定孩子都怀上了。

最后,许二郎拿着自己的户籍在隔壁邑的一个村子里租了一间屋子,安定了下来。白天他跟着同村子的汉子去打零工,到商行扛货、跟着走镖、端菜甚么的都做。那妇子就在家里缝缝补补的,还接了同村富足人家的衣物来洗。结冰的冬天,两只手肿得像萝卜。

后来,生了三个娃,可都没有活过来。最大的一个在战难的时候还是养不活了。

期间许二郎有打算给家里口信的,可是一直找不到人带,又怕被那户人知道了,寻来。

一直到后来逃难,都没能给家里消息。

最后来到长安,大王建立大晋朝,重新确立户籍。那妇子也能入户了。原来那妇子姓王,叫二花。

家里分到十几亩地,可这是王二花又怀上了。和王二花商量过后,把地都种上粮食。再到来长安城里租了间屋子住了下来。平时许二郎还是在商行做伙计,王二花就在家缝缝补补的,照顾家里。偶尔再回村子里看看田地,长安米贵,自家十几亩地种得好,不仅够吃,还能粜出去。

安定下来了,就想着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那户人家应该已经不找了,加上许二郎也认识不少商行的人家,有经过家里那附近的。拜托他们送口信,可是送信的后来回来说,家里都没有人了,不知去哪里了。

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