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顾自的走了,留下目瞪口呆的许三郎一家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小三气愤的说,“苏峰家阿娘怎么又是这样耍赖,我都不想找苏峰玩耍了。”。
小五翻翻白眼,“苏峰家阿娘又不是苏峰,再说了,他阿娘也不喜欢他。”。
小二看了看周围,“阿娘,要不我们也去她家地里捞?”。
其他几个都纷纷赞同这个主意,霍香梅已经很无语了,“捞甚么捞?那又不是咱家的,不可学苏峰阿娘那样做,赶紧捞自家的,注意点,别光想着玩水,说你呢,小七,过来帮阿娘捞鱼,别扔石头进地里,把稻谷给砸落了。”。
霍老爹道,“大娘,你先跟孩子们捞那些浮在水面的鱼,这准是活不了的了。我去扶扶水稻杆子。”。
霍香梅看看周围的稻秧,已经结了青穗了,如果没有这些天的大暴雨,估计再过一旬就能收割了。可是现在都是软趴趴的泡在水里。
以前生活在鱼米之乡的霍香梅对这种情况并不陌生,尤其是台风过后的补救,“阿爹,那么多稻谷,甚么时候扶得过来?还是赶紧在田埂上开口子排水吧!另外还得加肥料才行,否则之后的收成还是会影响很大的。”。
这被水淹过的秧苗,根部会变黑的,而且那么长时间泡在水里,会缺氧,得尽快回复光合作用才行,否则秧苗都呼吸不了了。
霍老爹不赞同,“现在排水的话,那些鱼怎么办?还有好多些能继续长长的。”。
霍香梅耐心的解释,“阿爹,如果不排水,这稻谷就几乎没有收成了,米泡在水里都烂开了。这鱼也不差那么几天了,今晚已经不早了,先收了这块的,明天再收其他的。”。
霍老爹见自家大娘子如此肯定的说必须要排水就保不住粮食了,那也就信了,毕竟粮食不是能开玩笑的事儿。鱼,哪有粮食来得重要……
霍老爹一口气开了四个口子,水很快的就流了出去。霍香梅跟几个娃不停的把鱼拣起来扔进箩筐了。
周围还在拣快死去的鱼的人都惊讶的看着霍老爹排水,调侃的说,“老爹,你怎么就放水了?这鱼岂不是活不了了?难道你家打算全都捞起来?虽然也有人在你家地里拣,可是也没必要这样小家子气啊!这鱼还能长大不少呢!”。
霍老爹可不管这调侃,认真的说,“这鱼就算能长得再大,能有这粮食重要?这水稻被水泡过了,如果不放水,那根本都会变烂了。本来还有十几天就能手割了,如果这会因为这点鱼,搞得秋收损失,那才是得不偿失的。”。
也不说刚刚霍老爹是怎样想的,可是在对别人说的时候,老爹是很撑自家大娘子的。
其他人议论纷纷,他们都有种麦子的经验,对于水稻虽然说不会插秧,只是撒种子,可是不代表他们不懂这农事。霍老爹一说,大家都明白过来了,赶紧给自家的也开坎子。
其实在远一点的地方,有经验的老农已经早就在放干了自家的地了。
……
小四高兴的在泥地里踩来踩去,时不时的用双手捧起一条鱼放进阿娘的箩筐里,偶尔被鱼尾扫到一脸的水和泥巴,都不哭,“阿娘,这些鱼都种在地里了!”。
“是咧,阿爹春天的时候种在地里的,现在就长大了。阿娘,阿爹啥时候回来啊?小五惦记着他了。”,小五朝正弯着腰用簸箕产鱼的霍香梅问。
霍香梅还真的不知道许三郎会在甚么时候回来,上次出远门许三郎还会托人送封信回来。这次倒好,一封信都没送过。霍香梅不是心里不惦记他,白日里忙得要死要活的想得少。
可是夜深人静,孩子们都睡觉了,她一个人躺在大炕上,总是感觉到有那么点孤寂,不仅仅是生理期之后的骚动,更多的是心里的空虚。
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