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河堤崩溃,那一年的收获就完了。那十八亩旱地,真的很旱,有五亩还能看出耕种过的痕迹,另外五亩是完全被草掩盖了,一眼望过去,草都到霍香梅的腰部了。还有八亩是沙地,没啥草,几乎都是沙子。
许三郎很满足了,就算只有十五亩上等水田,何况还有其他呢。而且这些土地很多是几块连在一起的,这更便于耕种了。
霍香梅倒是对河边的那八亩特别满意,因为这意味着白花花的大米,香喷喷的大米饭。
等霍香梅和许三郎回到家时,已经太阳西下了。都忘记了家中的孩子还有饷食没吃,自己也不记得肚子饿了的事情。
还好霍老爹靠谱,给孩子们煮了野菜,还高兴的破例的在里面加了二两黍米。
霍香梅解决完五谷轮回,赶紧做晚食。
没想到,还没吃完,就下起了春雨来。
这房子是新砌的,不怕漏雨,就是风大的时候,小雨会吹开帘子吹进来。但这不影响一家人谈论今天分地的事情,还有明天去里正家登记粮种的事。
“三郎你准备种甚么,心里有数吗?”霍老爹把碗舔干净里面的米粒,恋恋不舍的放下碗,摸摸饱鼓鼓的肚皮问。
“那十五亩上等水田就种春麦,这到夏收家里就能缓过来了。”
“唯,应该的。”
“那二十亩中等的,十亩种粟,五亩种黍米,还有五亩其中三亩种大豆两亩种菜。”
“唯唯。”
“至于那八亩河边的……”
“种稻,稻米比麦好吃。”霍香梅赶紧说。
“稻太难种了。”
水稻难种?霍香梅不知道这里是怎么种的,她以前种过不觉得太难,过程都知道,“我知道怎么种,让我试试?”
“不行。”霍老爹先反对了,“这粮食怎能随便?”
“阿爹,我以前在刘家中遇见过南人,听他们说过怎么种植高产的。真的。”霍香梅不得不抱出前前夫。这时候《齐民要术》都还没出来,总不能说是在书中看到的,然后忘记是在哪本书了。这时代的读书人少,但不是说就没有,像里正就是识字的。如果后面再说起来还得填坑。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南边的水稻真的种植得很好,这不怕人问。
许三郎听见霍香梅说头昏汉子,心里不大好受。尽管知道时人不讳和离改嫁,自己这婆娘也是第三次嫁了,但心里一想到晚上她身上趴伏的不是自己,就一阵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