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许三郎洗过手,一起回屋子,霍香梅伸头抹了抹许三郎的眉头。这个汉子太要强了,这些年真的辛苦他了,还不到三十岁,那额头纹就已经很深了,他把一家人都背负在肩上,“三郎,我只是心疼你。家里的日子慢慢的来,不要着急。就算穷点,好歹也是一家人在一起,再说我们现在也不穷了。虽然比上不足,可是比下有余。”。
许三郎搂过自家婆娘,道,“我好好想想,你甭担心……”。
……
之后许三郎倒是没有提起要去西域的事了,而是在家里帮忙。平时有些负重的东西,霍香梅跟霍老爹两个老妇都是有些困难的。现在许三郎在家,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倒是让霍香梅跟霍老爹都觉得轻松多了。
不仅如此,就连几个孩子都高兴了不少,毕竟很少看到自家阿爹有那么长的时间待在家里的。
这些年几个男娃都陆陆续续的考进了蔺县书院,倒是小四虽然没被或许进入书院读书,却是跟着书院的一个先生的妇子继续读书识字,更重要的是学做针线活。这点霍香梅是教不了小四多少的,她除了贴身事物大多都还是请人做的。等小四学出来了,就连贴身事物都是扔给小四做了。美名其曰,阿娘有事,女儿服其劳。
霍老爹都不知道自家大娘的这些歪理是从哪里学来的,难道真的是前面死去的那个死鬼刘秀才?呸呸,想他做甚。
一直到了后来,许二郎带着妇子孩子回来祭拜阿爹阿娘,顺便过年。
许二郎可以算是春风得意了,后头养的三个孩子现在都活得好好的,自己在商队里又肯努力,还听阿兄的话,找着各种机会去识字,慢慢的就在商队里给管事的留下印象,等有了位置,他自然而然的就做了小管事。虽然不是多大的职权,可是好歹手下也有十几个人了。
所以对于许二郎来说,回来祭拜阿爹阿娘算是有脸面的了。虽然这里知道他跟王二花私奔的人不多,可是该知道的都知道的了。尽管人家嘴上不说,许二郎不是不知道人家也许心里头都嚼烂了。自己过得好,好歹也证明当初出走还有对的地方。
对一个乡下的说,我是在县里混的;对一个县里的说,我是在邑里混的;对一个邑里的说,我是在城里混的。这都是一个让人莫名其妙觉得羡慕的事儿,更加别说对一个乡下的说,我是在长安城里混的,最近还升职了。
所以许二郎更加是莫名其妙的心理满足了……
听说许二郎升了小管事,许三郎三兄弟还一起喝了一场,一起悼念了一场死去的阿爹阿娘,行踪不明这辈子不知还有没有机会见到的许四郎,感性了一把……
可惜他们都不会写啥大赋,否则来篇《兄弟怀旧赋》,说不定后来的哪天也能火一把。现在就是三个大老粗,识点字的大老粗罢了,那些文人骚客的事情还是留给大娃他们以后做吧!
许二郎做了管事,许三郎那颗心有蠢蠢欲动了。他详细的问了许二郎在商队的具体职位,做的是甚么,平时和甚么样的人打交道之类的。
在炕上翻来覆去了几夜,等到许二郎都快要回长安城了,许三郎才小心翼翼的对霍香梅开口,“大娘,我想这次跟着二兄一起去长安,好歹也能从那进些便宜的好货。这段日子没新货进来,商肆的小买卖做得感觉没有之前那么红红火火了。”。
这真的是怪哉!
许三郎见霍香梅静静的望着他没有开口,他真想摸摸自己跳得越来越活泼的小心肝。自己怎么就那么怕这个婆娘?要知道一家之主一直都是自己,就像以前一样,自己做甚么事都不用担心她不高兴的。可是现在倒是扑通扑通的就怕她不悦……
霍香梅看到许三郎那个神色不安的模样,噗嗤的一声笑了,“你想去就去啊!长安城又不是西域,再说二兄也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