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爷和郑太太愁的不行,最后还是刘文谦给郑老爷出了个主意,给郑颂德开了家书肆。

书肆和读书人打交道,总比一般的商人好听一些。如今书肆开了有小半年了,生意还不错。

至于老三郑颂贤,自小读书很有天赋,郑老爷老怀欣慰,终于有个能继承衣钵的了。

郑颂贤直奔正院,先给郑太太和兄长请安。

郑太太笑问,“你婶子如何了?”

郑颂贤认真回答,“婶子看起来气色不错,还说问爹娘好。”

郑太太点头,“过几日就满月了,到时候咱们都去。你叔叔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你们兄弟帮着招呼客人。”

郑颂德性子活泼,在一边笑眯眯插话,“三弟出门一趟,这么快就回来了。”

郑颂贤笑着回答,“家里的事情有劳二哥操心了。”

郑颂德摆摆手,“我干的都是小事,三弟以后中状元了,一定要跟众人说,你用的笔墨纸砚,都是从我铺子里出去的。”

何氏笑骂他,“三弟才回来,你做哥哥的不问问他好不好,就知道贫嘴。”

正说着,郑老爷和郑颂仁回来了。

一家子都起身迎接。

郑老爷看到三儿子,点点头,“回来了。”

郑颂贤要给父亲行大礼,郑老爷摆手,“莫要多礼,都坐下。娘子,让人上饭,今儿忙了一天,晌午随意吃了两口,早饿了。”

不等郑太太吩咐,唐氏立刻带人摆饭,一家子团团坐在了一起。

郑老爷夫妇坐东边,郑颂仁和唐氏带着三岁的儿子鹏哥儿坐北边,郑颂德和何氏坐西边,郑颂贤带着妹妹郑晗珺坐在南边,一家子把个八仙桌坐的满满当当。

郑太太看了看儿孙们,忍不住感叹,“官人,再等两年,这桌子就坐不下了。”

郑老爷笑,“坐不下就分家,哪能都在家吃老子的。”

郑颂仁连忙道,“父母在不分家,爹说笑了。”

唐氏也跟着说道,“娘,等三弟妹进门了,到时候人多了坐不下,就坐两桌。”

郑太太笑着没说话,家里三进院子,三儿媳进门了也能住的开,就是孩子多了略微有些挤。哎,家里暂时也买不起更大的宅子了。老三成亲,得花不少银子呢。

刘家对郑家有恩,郑老爷嘱咐郑太太,聘礼下厚一些。夫妻二人还特意找另外两个儿子商量过了,怕他们有想法。

郑颂仁懂事早,小时候郑老爷去读书了,刘文谦把郑家孩子当自己家孩子养,一应吃穿和刘家姐妹一样。连郑颂仁成亲,都是刘文谦掏的钱。

他听爹娘说去刘家下聘,立刻摆手,“爹娘只管去,我再没有一句话。儿子也攒了些银子,明儿都给娘。刘叔给二妹妹的嫁妆定然多,咱们家若是聘礼太薄了,也不像样。”

郑太太笑,“胡说,岂能要你的银子。”

郑颂德笑眯眯的,“娘不用担心,儿子的生意越来越好了,回头就给娘交账,保管三弟的事儿办得风风光光。三弟中案首都没请一个客人,这回下聘,可不能寒酸。娘不知道,三弟中了案首,儿子的书肆整日跟菜市场一样,人多的很。”

郑老爷摸了摸胡须,“你们兄弟知道相互帮衬,我与你娘很高兴。只是,你们的银子,说好了只交一半,就不能改。说起来都是为父没本事,欠你们刘叔良多,如今倒要委屈你们。”

郑颂仁赶紧鞠躬行礼,“爹羞臊儿子了,若不是爹娘辛苦,家里哪里能有今日。刘叔仁义帮扶,也要爹扶的起来才行。若是换成儿子,那真是,白费了银子也没个好结果。”

郑颂德开玩笑,“大哥真是的,当着矮人不说短话,您这话让我往哪里站呢。”

郑太太嗔怪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