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跟孩子说好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就跟薛明远把此事学了一遍,商量给两个孩子启蒙的问题。
若水开口道:“夫君,我看浩儿和渊儿都五岁了,天天在家就这么玩也不是回事,你看时不时给他俩应该也请先生开蒙了"
薛明远想也没想就说道:“他俩淘气,坐不住板凳,到时候直接进学堂就行了。早开蒙也不一定有什么效果。”
若水笑道:“哪有小孩子不淘气的,这开蒙一是为学知识,二就是收收性子。”
薛明远道:“你不知道,半年前也让这两个孩子跟汀儿一起读过书来的,可是先生说两个孩子根本就不喜欢读书,坐不住板凳,让背的东西都不背,连先生留下的习作也不能按时完成。我当时觉得孩子那么小,读书也确实辛苦,既然不喜欢就不读了。我又不指望他俩考个状元什么的,识字懂道理就行了,就让他俩八岁的时候再说。”
若水眨眨眼睛道:“可是这不是过去半年了么,两个孩子也大了啊,看见周围的小伙伴都读书也想读啊。”
薛明远一看若水这么坚持,再者这又不是什么坏事,开口道:“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那明天就让他们跟汀儿一起读书。”
若水忙说道:“不成不成,他们的进度都不一样,让他们跟汀儿一起读书,你说先生应该照顾谁呢?照顾大的两个小的听不懂,照顾小的耽误了大的。“
薛明远问道:“可是我看那别的人家都都只有一个先生就交了那么多孩子啊?”
若水腹排道:我也知道一个先生能教很多个孩子,可是儿子们明确提出了不想跟他们大哥一起读书,我有什么办法。若水笑道:“那种情况也是有的,可是那种情况孩子们学的效果好不好也不一定。再说咱家又不是请不起两个先生,浩儿他们就请个先生给启蒙,不需要什么文学大家,一个月都用不上五两银子。”
薛明远笑道:“娘子怎么又扯到银子上去了,好好,都是小事,我不过是就这么一说而已。”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薛明远办事确实有雷厉风行的感觉,当天说了,第二天就找了一个年轻的秀才给两个孩子启蒙。这个秀才姓朱,家境贫寒,按理说考上秀才应该专心复习准本府试靠举人才对,可是朱秀才却必须自己赚钱把学费还有住宿费赚出来,这么一个启蒙的好活,管吃管住、工作还轻松,朱秀才高高兴兴的就接下来了。
朱秀才先过来拜见一下主人家,顺便也让两个孩子拜见一下自己的先生。朱秀才知道是给东家的孩子开蒙,虽然是个商户朱秀才心里有点不屑,但是在银子面前也不得不低头。朱秀才也细心的准备了一下,把自己的启蒙书拿了出来,准备从这里讲起。朱秀才穿上自己最好的衣裳,打扮的干干净净的,带着几本书就敲开了薛家的大门。
穿过了通廊,若水带着两个孩子正等在里面,看见朱秀才迈进了门,拉着薛浩和薛渊就站起来表示礼貌的欢迎。只见若水穿着一件淡绿色的长裙,裙摆用金线绣着孔雀图,袖口衣领处银丝线勾出了几片祥云,胸前是宽片淡黄色锦缎裹胸。站在那里浅笑盈盈望着朱秀才。朱秀才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觉得是书画中的美人活了过来,脑中只有一句诗:“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若水看见朱秀才愣在了那里,以为是朱秀才紧张,微笑着轻轻叫了声:“朱先生?”
朱秀这才赶忙缓过神来,行礼道:“薛夫人。”
若水笑着说道:“孩子以后就拜托朱先生了,让先生操心了。”
朱秀才连忙道:“薛夫人客气了。”又把自己准备的书拿了出来,若水看了一眼就让下人们今天就去准备了。两个孩子又跟朱秀才行了礼,然后若水就跟朱秀才商定了今天晚上朱秀才就搬进薛家,明天就